北路戏
祭端午
中国网5月29日讯(记者 李永贵 通讯员 张川闽 陈孝眷)拉大锯,扯大锯,上康里,看楚剧;五月五,是端午;悬艾虎,饰钗符……
5月29日至30日,我们的节日——端午屏南(黛溪·康里)民俗文化节在福建屏南黛溪镇康里村举办。活动以端午祭祀为主线,贯穿印端午、舞端午、祭端午、画端午、包端午、赛端午、食端午、购端午、演端午、走端午等十多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向世人展示康里端午传统的祭祀方法和独特风俗。
康里,古称长安,后改翠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地。在这偏僻的大山里,仍保留着如缚假、车身、粽祭等较为传统的端午节习俗,被该县列为十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体裁。
据悉,此次民俗文化节由屏南县委宣传部、旅游管委会、文体新局、代溪镇联合主办,康里村承办。活动旨在传承古老习俗,弘扬民俗文化,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助力当地“文创”事业的发展繁荣。
碰轿
编百索
喝一碗老酒啊润一润歌喉,掀一排浪涛咱们赛龙舟,与命运搏斗和时间竞走,风飕飕一挥而就鳌头啊!来吧来吧,朋友……
29日上午,伴着激昂豪迈的《赛龙舟》曲乐,走进康里村,只见广场上进行着舞龙迎宾表演,早早迎在村口的长辈们正忙着给来宾及游客点吉祥雄黄印,同时敬凤凰艾茶(蛋茶);巷道内,家家插艾蒿,户户挂菖蒲,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端午气息。
一直以来,康里村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祭祀方法。俗传五月初五是闽王王审知死忌,旧福州府所属各县或其他府部分县都改为五月初四祭祀屈原,俗称“月四节”,所以康里的端午祭祀亦是定于五月初四中午举行。
一叩首,自强不息,兴旺发达。
二叩首,厚德载物,富贵双全。
三叩首,崇祖敬神,平安吉祥……
陆地赛龙舟
当天上午11时,由八仙、书童、道士等数个方阵组成的祭祀队伍在广场集中,他们有的护送屈原神像,有的挑昼篓、持幡旗、挥龙旗,有的奏古乐、诵《离骚》。11:20时队伍从广场出发,沿旧村、郑氏大宗祠、门闾,直到鑑湖,环湖行至祭祀台。待队伍列队完毕,祭品摆在湖塍上,祭祀正式开始。
为丰富活动内容,扩大影响力,活动期间,主办方还在村中设置涂鸦墙,让来宾、游客创作以端午习俗与民俗事项为表现内容的即兴绘画。举办包粽子、编百索饰物、缚假、分百索饰物、陆地赛龙舟等现场互动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感受康里端午民俗活动的独特魅力。同时,参与活动的游客们还可以现场品代溪特色小吃、美食;购屏南农特产品、文创纪念品;赏康里乱弹戏、情景剧、山歌、仪式歌等非遗文艺节目,让大家乐在其中。
碰轿
2015年以来,屏南县围绕打造省会后花园城市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全区域规划建设,全要素聚集打造,全产业融合发展,致力打造核心景区的同时,在县域构建“一圈、一带、两板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人文景观,擦亮特色乡土文化名片。通过努力,“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电影家”公益教学培训活动在双溪、漈下、厦地、降龙等古村落深入开展;“白水洋印象系列”之《祥瑞畲乡》《古调屏讲》旅游演艺项目成为特色文化旅游“拳头”产品。致力推广“康里端午民俗文化节”“柏源春祭”“黄酒民俗文化节”“甘国宝文化节”等十大民俗体验活动,打造传统文化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文化自信心,既带动了火爆的乡村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又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弥补生态旅游“文化短板”,增加美誉度、知名度。
据悉,2016年该县接待游客333.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38亿元,分别增长19%和29.5%。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县接待游客13.0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亿元。旅游业逐渐成为屏南县的支柱产业。(照片来源屏南县新闻中心和屏南县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