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清水县山门镇刚刚迎来一个“全民购物”的集市。作为集市上为数不多的传统手艺人,73岁的王三义利用采自山林的树枝、藤条等精心编织成的背篓、箩筐等农具,沿街摆成长长的摊位,等待顾客上门。
群山环抱的山门镇“物流不畅”,定期集市依然是当地添置生产生活用品的重要渠道。
相比备受青睐的周边摊位出自工厂流水线上的生产生活用品,王三义的传统手工制品显得有些“落寞”,唯有偶尔途经当地的一些游人对此颇为“稀罕”。
“现在干这行只图个高兴。”王三义告诉中新社记者,自己年轻那会儿,乡镇上没有那么多工业品,不仅餐桌上的食物基本全靠“自己动手”,一些生产农具也多是自制,近些年工业制品越来越丰富,传统的手工艺渐被取代。

“小时候周边的手艺人很多,看着他们用铁和木头等做出的铁锹、镰刀、木桶……这些神奇的变化感染了我,于是就学了这行。”王三义说,相比工厂里生产出的农具,大小样式都比较统一,最主要是价格便宜,传统手工制品没什么“竞争力”,大儿子跟着学了几年看赚不了钱,就跑外面打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