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一段微博视频引发了人们热议,视频中一女子过斑马线被车撞无人施救,一分钟后遭二次碾压。截止6月8日这段视频被播放1960万次。6月7日晚22时河南驻马店警方发布警情通报称,视频中事件发生于2017年4月21日19时54分许,事件造成一人死亡,两涉事司机已经到案。(中国青年网2017年6月8日)
曾经很多“扶不扶”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全民参与的“大讨论”,让很多人心中又燃起勇敢“扶起”的勇气和信心。然后,事件中的马某却很不幸,第一辆肇事车撞人后驾车逃逸,期间多辆汽车和多名行人路过,却无人将其“扶起”,期间有多辆汽车发现女子后绕行。1分钟后,倒地女子遭到另一辆汽车二次碾压,后经确认,马某死亡。
对于马某的离去有另一种愤怒式的悲伤与不甘,一条鲜活的生命以这种方式结束,实属不应当。马某的离去,除了两辆肇事车辆的直接原因,路人的冷漠也是造成马某离去的间接原因。试想第一辆车肇事逃逸后,身边那怕有一个行人站在马某的旁边提醒一下过往的车辆,帮忙打一个急救电话,也许这条鲜活的生命也不会以这种方式离去。身边的路人怎会如此冷漠?那怕是你提前保留好自证清白证据的施救也是好的,也能对得起自己内心深处那颗本就善良的心。人生在世,本就是你帮我我帮你,生活才会美好的生存法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真的要不得,害人害己。“扶不扶”的尴尬就这样再次上演。
网络配图
现在的很多人都抱怨社会变了,好人少了,其实不然。社会还是好人多,只不过好人都变得“谨慎”了,不敢“轻易”的出手了。思考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不是靠谁短时间就能改变的。首先,“老鼠屎”效应让我国的道德滑坡效应无限扩大。正是那些负面新闻事件,让很多曾经热衷帮助的人在伸手时有了“犹豫”,有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心态,或者伸手时也要留下“证据”证明自己清白的“无奈”。这都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它暴露的就是负面新闻留给人们心中的负能量在作怪。所以我们一定要“捞出”锅里的那颗“老鼠屎”。
其次,每个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人心都是肉长的,用人心换人心。如果自己遇到故事中“马某”的遭遇,如果故事中的“马某”是自己的亲人,又如果“马某”因为你的热心帮助而捡回一条性命,你又会有怎样的感觉?佛家有一句名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心中也一直信奉那句名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不要让自己内心的那么“担当”再沉睡,是时候醒来,在别人遇到危难的时候,及时的伸出援手,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当下社会不缺乏惩戒恶人的法律和民意,却缺乏恶人悔罪的土壤,缺乏避免更多沦为“漠人”的环境—即使很多人面对别人的素质低下、道德沦丧不断发出正义的吼声,这不意味着他们今后遇到别人身处危难,就一定可以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为了大家的幸福,真诚的希望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改善教育、健全社保、建立崇高信仰,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中国环境”,当他人遇到危难时,那怕是保留证据自证清白式的施救也是好的,人情不可如此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