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福州6月15日讯(记者 李永贵)6月15日,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家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互联网+家文化”与“家家有谱”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座谈会上,来自福建家谱编撰爱好者、专家学者对新家谱、新体例、新家规、新家训--实现“家家有谱”的社会价值历史和意义做了交流发言。并对姓氏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姓氏文化是大团结大联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纽带。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家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炎黄家文化(福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蔡允中指出,中华家文化渊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血脉之根,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记载一个民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属珍贵的人文资源,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会专家提出,随着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元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社会,传统、复杂、繁琐的传统家谱编修方法已不适应家谱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家谱文化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纸质家谱在信息含量,管理和应用等方面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将传统家谱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研发以数据为中心的家谱网络体系,是家谱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建姓氏志源流研究会副会长蔡干豪说。
据悉,炎黄家文化公司旗下的“家家有谱”系统,在继承和保留了传统家谱主要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纸质家谱无缝对接。新家谱将借助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从一个姓氏的家谱与另一个家谱对接,通过妻子、母亲、岳母、媳妇等的姻亲关系,连接到更多的家族,使之成为一个以家族为中心的家族谱。将一个纵向的、以男性为主线条的家谱,改变成通过女性的婚姻关系连接的、多维的、立体的,注重现代人的姻亲关系,保持了姓氏的基本元素,淡化了单一姓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