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李杰作客闽江学院主讲“海丝”战略
中国网福州6月15日讯(记者 李永贵 通讯员 周少锋)6月15日,闽江学院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邀请知名评论员、军事专家李杰作《“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与中国海上力量发展》专题讲座。
讲座开始前,校领导何代钦、陈曦会见了李杰。
李杰长期从事军事战略、安全形势、武器装备、海洋军事等方面研究,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的特约嘉宾,是全国军事战略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入库专家,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缘战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他曾撰写并出版了大量有关军事、海军、海洋方面的学术论文、报刊文章,以及数十本军事、海军和海洋专著。
他自承从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时就开始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他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对于陆上经济带更为重要,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杰认为,当前美日等国从海上方向对我国封锁包围的力度日趋加大,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向东走”难度增加。他展示了大量图文资料,充分说明以美日为首的国家如何加强构筑封锁、遏控中国发展的“第一岛链”。同时,中国面临着产能过剩、金融过剩、资本过剩,要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化,就必须“向西走”寻找发展契机。
李杰表示,“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的实施较之“陆上丝路经济带”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他举例说明,海洋的运行空间比陆地要大得多;中国进出口贸易量90%以上通过海上运输完成,每年3/5的财富是通过海上流转完成的;从军事角度看,海军舰艇可以建造得比较大,可以组成多用途编队,可以长时间游弋,全天候担负各种任务,而陆空军出国行动难度非常大;航空母舰等大型战舰还可以快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如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相比之下,陆空军很难及时赶赴相关地域,也无法转载大量设备、物资。
李杰同时也指出,“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的实施面临的风险与威胁不少。如美国在沿途设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其他域内外大国虎视眈眈;还要穿越多个海盗、恐怖分子肆虐、横行的海域,路途遥远、距离漫长,沿途国家制度不同、宗教派系众多、种族冲突不断。 这一切都应当让我们对“海丝”战略的实施难度有清醒的认识。
谈到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李杰指出,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一脉相承。中国自主的“新海权”体系,与美国为首的“旧海权”体系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博弈和较量会长期持续。我们要有打“海上持久战”的准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中中美关系是关键,要处理好“新型大国关系”,采取“斗而不破”的策略。
他提出,要全面谋划,“海丝”战略应当以经济为核心,政治、外交、科技、军事是重要组成部分。要采取多种手段,软硬结合,有效应对和反击美国等国在地区问题和海洋利益问题上的挑衅。要加快“三大工程”建设,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全面筹划“21世纪海上丝路”安全体系战略。加强远海作战能力,中国至少应有4艘以上中大型核动力航母。同时应该发展配套平台和装备,如两栖攻击舰、浮岛式航母、海上预置舰、可移动前进基地、半潜船等。他还提出,要规划布局,在海上丝路沿途建设补给点、基地,提高海上快速反应能力、综合保障能力。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精彩纷呈,李杰研究员对大到国家战略,小到武器参数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带给现场听众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教育。
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陈曦主持。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机关科级干部,各院系团委书记、辅导员代表参加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