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星期二

威诺数控:借力“6·18”平台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范璇妮

“工业母机好不好,就看数控机床好不好。”这是装备制造业中的一句行话。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性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被称为"工业母机"的机床行业高速发展。4月7日,笔者来到位于福建莆田的威诺数控有限公司,威诺数控的项目团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借力618平台,助推企业发展。

宝剑锋从磨砺出

当今,地处福建莆田市的威诺数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诺数控),经过十多年在生产工艺技术上的积累和对国内外数控机床行业趋势的深刻了解,在数控机床的专业领域不断突破和产业升级,逐步成长为了一家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和生产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且先后荣获《福建省创新型企业》、《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算是威诺最早的一批员工了,公司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产、学、研、用”和政府部门帮助。威诺数控设计部部长周俊国感叹道。作为威诺数控成长的见证者,周俊国从公司成立初期便进入公司,经过多年的风雨春秋,公司一步步从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厂房摇身变为福建省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说起威诺数控,周俊国充满了无比的自豪和感慨。1998年,威诺数控成立之初只有5万元的启动资金,为台湾企业做小型零部件加工配套。由于是代加工,始终无法接触到行业的核心技术,能够获得的利润也比较低,企业的发展随之陷入困境。企业领导人也意识到,自己如果安于现状,很快就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在2004年开春,企业管理层召开闭门会议,讨论企业转型升级,正式进军中大型机械零部件加工,并且开始涉及数控光机领域。并在2008在大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公司进行转型升级,专注“专、特、精、新”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十年间,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外各大行业内的相关展会,不断进行交流学习,努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带领企业经历了三个阶段四次转型,盯住国内高端机床市场的空缺,集中资金和人才致力研发,期间先后获得50多项国家专利,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以往被国外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

威诺数控自始至终坚持立足科技创新,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为企业的长远战略,秉承“智慧、创新、服务”的企业价值和“品质卓越、管理科学、效率为先、创新为本”的经营理念,以“做中小企业的总工程师”的经营模式,为打造“打造三个一流: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产品品质、一流的企业品牌。实现两个一流:一流的企业效益、一流的员工收入”的百年企业的夙愿而不懈努力!

20170517001_水印.jpg

早期的普通机床。郭晓楷摄。

突破“母机”技术难点

细数成功背后的风云,可谓是一言难尽,观之我国整个机床行业的发展历程,可谓是经历了不少“成长的烦恼”。其瓶颈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整体水平不高,多数企业仍在引进和仿制;市场开拓难度大,国外高端装备企业采取在国内合资或独资形式设立工厂抢占国内市场,国内近7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几家国际巨头占据。同时,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高、风险大,系统集成实施门槛高,支撑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机床行业的重点用户主要是汽车工业、军工产业、民营企业、模具行业等几个产业,其中以汽车与机械制造业发展最为迅猛,在今后的几年里,这些产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随着各个行业发展,其对机床产品的要求也将相应的发生变化,而且对专业化和多功能的高速、重型、多轴联动数控机床需求将有所上升。

据介绍,目前我国生产的多轴联动数控机床以电主轴作为主轴头,输出扭矩小,多应用于有色金属的小型零件加工,并且这类产品的稳定性及精度保持性与进口机床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对于加工那种直径大、需承受重切削的零件,必须采用大功率、大扭矩的多轴联动主轴系统。然而,这种多轴联动主轴系统的核心技术只为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少数发达国家所掌握。因此,在数控机械加工领域中掌握这种既适合于加工表面形状复杂,同时又能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的新兴技术,可以说是占据数控机床制高点的标志之一。

针对这一难点,威诺数控从08年开始自主研发设计新型产品,经过4年时间的设计、改进、磨合与试验,公司终于完成了“七轴龙门复合式加工中心”系列项目,这项技术同时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好事多磨,由于应用的企业基本都是高价采购国外设备,对国内自主研发的设备存在质疑态度,虽然威诺数控的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价格只有其三分之二左右,但对提升市场订单有很大的难度。为此公司一直在外寻求工程机械加工方面的专家,以期提升公司产品应用范围。

20170517002_水印.jpg

威诺数控机床(七轴龙门复合式加工中心)。郭晓楷摄。

“6·18”助力“母机”下金蛋

“多亏了‘6·18’平台,我们和同济大学的王安麟教授成功对接上,他是专门从事工程机械产品的研究,同时跟国内几个大型机械装备企业非常熟悉,这对我们改进产品,提高销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威诺数控副总经理徐斌说。

据悉,在第十一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举行前夕,威诺数控的经办人员接到了来自同济大学的电话,正是这通不寻常的电话开启了威诺数控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同济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其从“6·18”虚拟研究院上看到威诺数控的技术需求,与学校开展的相关研究正好吻合,意欲与威诺数控开展正式的合作。

随即,威诺数控内部便召集技术部门会议,并指派公司副总和一位技术人员出差至上海与高校进行对接,在经过短短一天的交流中,双方皆是收益颇丰,并协议在“6·18”平台上正式签约。

据介绍,威诺数控与同济大学共同成立联合项目攻关小组,针对性地实施“产、学、研、用”配合,同济大学利用本校的丰富理论和实验数据为威诺数控提供可靠依据,威诺则为项目提供实验平台,共同解决了完成了对称主轴及多轴的同步控制技术、完成了高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进给及控制技术、完成整机高刚度结构设计与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同时突破工程机械关键工件加工工艺优化研究难题。

目前,双方合作改进后的“七轴龙门复合式加工中心”系列产品,采用箱体封闭结构设计,提高了整机刚度;应用振动控制和对称主轴同步控制技术,实现了同轴加工精度;应用小热变形结构技术,提高了重复定位精度。另外,其对工程机械关键工件的加工和工艺优化的研究,使得机床具备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双方围绕着产品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技术,正形成多品种多规格的系列化产品。

威诺数控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研发成功,其产品不仅填补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也促进工程机械、车辆工程等产业生产能力发展和加工成本下降。项目实施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目前已建立了一条年产10台多轴龙门式复合加工中心生产线,预计可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税收300万元以上,利润600万元以上。同时,该项目入围了福建省科技重大支撑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验收,也扩大了本产品的销售规模,对于福建产业的升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也大大提高福建省机床行业在全国的地位,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机械工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170517003_水印.jpg

威诺数控机床生产车间。郭晓楷摄。

既卖“母机”,还解决“下蛋”问题

有了第一次在“6·18”平台上的成功对接经验,威诺数控开始不断加大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力度,共同研发新项目。在“箱体类零件柔性智能加工生产线”这一新项目上,威诺数控通过与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和四川理工学院进行对接,成功掌握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核心技术,从原先的只卖数控机床这一单一模式向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供应商和集成商转变。

在充分了解用户零件加工工艺基础上,威诺数控将为福建省内的汽车制造厂商提供汽车缸体缸盖智能加工生产线,为福建省机械加工行业提供箱体类零件智能加工生产线,从而促进这些企业提高制造水平、提高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这正是,既生产出“母机”,还帮助用户解决“母机”的“下蛋”问题,充分展现了威诺数控集众智不断创新的理念。

“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不断创新,要打好持久战和创新战,不能保守,这样才有更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我们这一行业。”周俊国说到,“威诺数控也将遵循这一理念,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为机床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郭晓楷 刘应平)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