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星期三

微柏研究院:工业“钢铁侠”制造者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范璇妮

“原来很多人工干的事,都可以让机器人去干。”

泉州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微柏研究院)董事长蔡伟强如是说。在他的研究院里,有很多可以在工厂车间替代各类工种的“钢铁侠”,这些“钢铁侠”学名叫“工业机器人”。

image.png

微柏宣传图。(企业提供)

梦想萌芽:向科技要生产力

在蔡伟强的身上,有两个和工业机器人有关的“关键词”。一个是“科班出身”:200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另一个是“子承父业”:毕业后来到父亲创办的鲤东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蔡伟强对工业机器人的思考,是从父亲公司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困难开始的。

那些年,主要生产汽车零配件的鲤东机械有限公司和许多制造企业一样,面临招工越来越难、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发展瓶颈。一方面是企业要发展,另一方面是捉襟见肘的人力资源。如何把用工依赖和人工成本降下来?学计算机出身的蔡伟强着眼点显然和父辈不一样——他的解决之道是,向科技要生产力!

为解决“减员增效”问题,他与技术团队多次改进汽配零件的生产工艺,优化细节,通过模仿研发,实现了焊接等工艺的自动化。

这就是蔡伟强“工业机器人之梦”的肇始。

2017051102_水印.jpg

微柏公司车间一角。(图片由企业提供)

逐梦之路:瞄准“VR减速机”关键技术

2011年,蔡伟强按捺不住心中的“工业机器人之梦”,决定离开父亲的企业自立门户,创办了“微柏研究院”,专门从事智能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

“外观可以模仿国外,但核心技术一定要自己研发。”蔡伟强一开始就把目光瞄准了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减速机、交直流伺服电机、控制器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三个主要核心零部件部分,直接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其中,减速机是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成本占到整台机器人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然而,中国对机器人减速机研究较晚,技术不成熟,严重依赖进口。

蔡伟强意识到,减速机是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攻克减速机技术是国内机器人企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为此,从2014年起,蔡伟强开始组建团队研发RV减速机。

“我们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去年终于攻克了RV精密减速机的设计、加工、装配等一系列工程化技术难题。”蔡伟强说,目前微柏公司的RV减速机已小批量生产,除了他父亲的鲤东机械在使用外,泉州还有一些数控企业正在试用,反响不错。

“行业里公认RV减速机质量最好的是日系和德系,我们生产的RV减速机虽然和进口这些国际知名企业有一定差距,但完全能满足国内大部分企业的需求。”微柏研究院自主研发的RV减速机打破了国产工业机器人减速机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创新不止:“钢铁侠”家族日益壮大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把高校的学术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这是蔡伟强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解决高层次人才欠缺的问题,微柏与厦门大学共建工业机器人研究院,引进大批专业人才,研发四关节自由度水平式、摇摆式、串联式、并联式机械手,六关节自由度串联式、并联式机械手等。

在投入数千万资金后,微柏自主研发的数十种专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在冲压、喷涂、焊接、搬运、弧焊、涂胶、切割、研磨抛光、激光加工等生产作业领域。目前,微柏公司已成为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企业,由其研发的“全自动瓷砖分拣包装线”、“注塑自动化生产线”、“轻工缝纫自动化智能生产线”和“智能仓储智能化生产线”,助推泉州各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6年3月9日,微柏公司又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合作共建了“嘉庚——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一幅以产学研合作共同孕育高水平、高智能机器人的未来蓝图揭开了大幕。

“嘉庚学院有良好的师资和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我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 蔡伟强说,目前双方组建了60余人的研发团队对“六关节串联式中小型精密机器人”进行研发完善,并拓展到机器人控制系统及工业机器人RV减速机等配套系统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微柏专注研发四关节自由度水平式、摇摆式、串联式、并联式机械手、六关节自由度串联式机械手等,目前已经成为研发、生产、销售、自动化系统设备集成供应的专业化工业机器人公司,客户涉及汽车配件行业、电子玩具、电子装配、食品、包装等各个领域。

据蔡伟强介绍,微柏公司已实现了年产六关节串联式中小型精密机器人200台的生产能力,目前拥有包括南方路机、宝隆机械、三星电气等客户。

产业扶持:“6·18”陪你去战斗

蔡伟强的创业创新之路在外人看来似乎顺风顺水,但总结一路走来的得失,和任何的创业创新一样,其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而给予他重要精神助力的,是“6·18”这个平台。

“最初的两年,自己埋头苦干,并没有留意政府的相关政策,客观上错失了能够发展得更快的机会。直到2014年,我们参加了第十二届“6·18”展会,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强大的助力,也从政策层面验证了我们选择的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蔡伟强介绍说。

在第十二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微柏研究院携自主研发的“六关节串联式中小型精密机器人”参展,借助“6·18”平台,微柏研究院的“钢铁侠”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客户的广泛关注,由此获得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各类项目扶持资金共100多万元。

此后,微柏研究院每年都携带最新款的机器人亮相“6·18”展会,如2015年“6·18”,微柏研究院展出“小六轴”,这款主要用于食品行业分拣及包装、贴标、电子产品包装、装配作业的机器人,从食品、药品、化妆品的生产线到太阳能电池板组装等领域均可使用,具有操作速度快、有效载荷大的特点,在“6·18”上一亮相就引进了用户广泛关注。

“这几年来,省市出台了不少鼓励‘数控一代’和智能智造发展的政策,泉州还正式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前景非常光明。”面对众多政策利好,蔡伟强更加坚定创业方向。他说,尽管这些扶持和补助对于企业的研发来说不算大数目,但他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政策引导下,微柏研究院还乘着“一带一路”东风,成立海外事业部,试水海外市场。目前,微柏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都开设了4s展示店,进行海外市场拓展。

这些年,微柏公司规模逐年扩大,产值也在逐年增长。2013年,公司产值仅600万元;2016年,公司产值已超亿元。

“目前,全国都在掀起产业升级转型的浪潮,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正处在井喷期,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全球最大。”蔡伟强表示,工业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微柏研究院的目标是——把握“春天”,争做行业领跑者。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