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福州6月18日讯(记者 李永贵)6月18日,作为第十五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重要配套活动—“福建-上海技术转移圆桌会议”在福州市举行。会议采用主题演讲+圆桌会议的全新形式,共同分享沪闽两地技术转移供需链条打造,探讨沪闽两地联手加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合作。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与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联合承办。
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在致辞中表示,福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港口城市,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城市,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呈南北衔接,地域优势明显,福建拥有良好的政策服务支撑与投资环境,尤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一直对企业主体市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带动周边城市的创新能级,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放眼全球,对标国际,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功能和桥头堡功能,推动上海大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依托上海走向国际、走进内地,夯实上海迈向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的基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勤说。
技术转移离不开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和各类全球性功能平台。据刘勤介绍,上海于2015年全力打造了国家级区域性的技术转移平台,并将其定位于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功能型平台。
刘勤提出,希望闽沪两地通过平台在发挥区域优势的同时,与兄弟省市形成互联互通、统筹协调,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加强区域协调,使其服务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闽沪还签署了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为加强两省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交流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加强沪闽两地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联动,形成资源的开放共享,在人才、会商、政策等方面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会上,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规定,双方将在科技成果发布、技术交流、技术贸易、知识产权服务等工作方面开展合作,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骆大进,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兰国政,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伍长南,以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颜明峰先生等4位专家还作了主旨发言,介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情况,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与实践,上海技术转移服务特色剖析,以及推进闽台产业对接的建议。
在随后举行的两场圆桌会议上,来自上海、福建两地的知名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沪闽两地技术转移供需链条打造,以及就沪闽两地联手加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合作事宜进行交流探讨。
本次会议旨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闽沪两地间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促进闽沪两地沟通交流,推动双方互惠互利,为两地科技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