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秀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福州6月18日讯(记者 夏奇 实习生 林鹏羽 )6月18日,第十五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秀做客中国网高端访谈间,接受专访。
中国网:贵公司的鲈鱼养殖在中国是比较大的龙头企业,这么多年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
方秀:我们这个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为民造福。当时在1992年成立的时候,就是以养殖业为主,后来在发展过程中,碰到了如何解决疫苗的问题这个瓶颈,当时我们公司投入人力物力对海洋渔业疫苗问题进行攻克,经过我们多方的努力,把这个疫苗技术发明出来了。有了这个技术以后,我们就把鲈鱼产业做强做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这个产业一直发展起来。
二十多年来,我们就养了这一条鱼,这可以称为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吧。我们把这条鱼养到现在,整个中国鲈鱼的产量已经达到45万吨,光产值一年都超过一百多亿。现在我们的鲈鱼在整个销售市场上出口的占到百分之四十多,大部分是销往国内市场。鲈鱼这条鱼自古以来是我们中国地道的经济鱼类,追溯到一千多年前,鲈鱼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就有很高的威望。
我们做这个产业当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特别是我们福建是一个海洋大省,在这个海洋大省中,很多老百姓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海的都是非常艰辛的,要出海捕鱼,经过多年的捕捞之后,海上的资源就慢慢枯竭,我们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他们生活的方式。养殖业到现在为止,是在世界上,我们中国唯一养殖业超过捕捞业,养殖产量年年攀升,丰富了我们消费者餐桌上的美食,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对我们渔业的脱贫致富起到了一个很大的贡献,我们当时做起来到现在为止也是出于精准扶贫。
中国网:贵公司举办鲈鱼节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目的是什么?
方秀:这条鱼在我们福建是很受重视的,我们福建特别是福鼎市,在2010年就被农业部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鲈鱼之乡”,也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原产地认证。在中国,鲈鱼是唯一一条鱼进入欧盟的地理位置认证,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海洋产业中是佼佼者。
鲈鱼在北宋诗人范仲淹的诗里也出现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对鲈鱼的钟爱,鲈鱼产业的发展在整个养殖业中间是排在第一的,它的产量产值以及质量都是第一。所以在我们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对这条鱼是引以为傲的。鲈鱼文化节这个活动,我们主要是想把鲈鱼的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了解鲈鱼,更多的人知道海洋文化,把鲈鱼文化发扬到到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想让更多的消费者去体验优质产品,让更多的人享受这种美食。
中国网:贵公司鲈鱼文化馆成立的意义何在?
方秀:鲈鱼文化馆也是整个中国独一无二的,对青少年可以起到科普的作用,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知识。鲈鱼文化馆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在党的关怀下,在我们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福建沿海渔民的生活与劳作方式得到改变,体现了现在的渔民经过改革之后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馆主要是起到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些知识与文化。
中国网:贵公司参加6·18期间,将会与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签约,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签约的内容?
方秀:每年政府举办的6·18是一个重大的节日,现在已经办到第十五届了。如今不管是地方还是企业都要创新,拥有技术就是拥有平台。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创新,拥有人才就拥有一切。这次6·18我们主要就是想引进高端人才,这次签约的是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个博士,这个博士是留美回来的,他是整个新技术革命的一个带头人,我们引进他的技术主要是希望在我们名优水产品中能够建立起新的品牌,也就是说这次引进这种技术主要是希望能够对鲈鱼创造出新的品种。也可以说第一个是希望能够让鲈鱼这个产业建立新的品种。
第二个是希望能够引进更优越的品种,对于我们整个沿海的渔民增收,企业产值产量以及质量能够进行突破。这次6·18我们引进技术也是对我们福建省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对海洋产业推进的作用。福建是一带一路的起点,我们福建是一个海洋大省,能够得到技术的支撑就能把我们的海洋产业做到更大更强。
中国网:贵公司下午与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方秀:这次6·18我们签约的主要内容一个是留美的博士,他可以给我们提供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在我们原有的产业上能够创造出新的品种,第二个是能够引进更优的品种,造福于我们人类。
我对这两个项目是非常看好的,福建是一个海洋大省,我们要把海洋产业做大做强。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拥有海洋就拥有世界,特别是海洋产业。海洋占地球的70%,我们开拓海洋产业永远都只是一个起步,我觉得我们福建应该抓好机遇,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产业,作为福建应该要把握机遇。我希望这次引进的技术可以给福建的海洋产业带来新的革命,因为福建是一个海洋大省,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海洋产业做强做好,把福建的海洋产业推向全球,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