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余文权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福州6月18日讯(记者 夏奇 实习生 林鹏羽 )6月18日,第十五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余文权做客中国网高端访谈间,接受专访。
中国网: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高效设施循环农业的概念?
余文权:大家都知道,农业很累,农民很苦,农业生产在大家的观念里面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卷起裤管撸起袖子满头灰尘地在干活,这是我们传统的观念,所以我们讲农业很累,农民很苦。我们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动物养殖,比如说猪的养殖,对环境的保护压力很大,猪的粪尿排放无序。
近阶段我们省里面也大力整治生猪养殖污染,所以我们提出高效设施循环农业的概念是什么呢,第一是设施化,设施化就是用智能模式蔬菜生产系统,蔬菜生产原来是在露天栽培,在陆地上种植,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刮风、下雨,这样就很难劳作,病虫害就比较多。现在运用智能模式就把外界环境隔离了,一方面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第二方面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干扰;’第三方面,我们耕作条件就大大的改善,耕作的方式就得到改变,就是能够穿着皮鞋,穿着正装干体面的农业活动。我们原来叫农民,现在叫农业技术工人。智能模式中,一个人通过智能总控技术可以管十五亩的生产大棚。露天栽培的时候,一亩地比如说种西红柿,只能产出2~3吨,通过智能模式蔬菜生产系统,水、肥的配方通过电脑控制,这样一个人一季就能生产10~15吨。比露天栽培生产的更高效,所以我们将它称为高效设施。
循环的概念是什么呢,原来我们养猪的时候,是污水横流,粪便随处拉,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近阶段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福建省延平区、新罗区、福清这些地方拆了很多猪场。那我们要不要养猪呢?要养猪,因为动物的营养很多就是靠生猪提供的。既要养好猪同时又要保护环境,这就必须用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就是猪是养在床铺上。床铺就是说将我们农科院一带围成一片区域,这个床铺像足球场那么大,下面是谷壳等,猪在这柔软的谷壳上运动,在喝的水和吃的饲料里面加上益生菌,猪在上面健康的跑,吃得健康,它排出的猪粪猪尿就在发酵床里发酵掉了,达到无臭无无味。猪经常运动,非常健康,所以它的血红色丝就增加了。另外发酵以后的东西可以用来做生物基质,生物基质就是用来做成刚刚提到的智能温室生产蔬菜系统里面的无土栽培、基质栽培。如果不做基质栽培,可以直接作为有机肥,到果园、茶园、菜园里施肥。福建省是食用菌大省,把这些生物基质作为食用菌的栽培料,可以长出蘑菇。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基质,专用基质比如说花的基质、菜的基质、果树的基质、育苗用的等等,不仅可以育菜苗,还可以育果苗也可以育花苗。最后一个是和鱼有关,鱼在水中游的时候,会产生粪便,我们把鱼的水循环到菜上面,菜吸收到水里面的营养就能够成长,这就是循环水养殖。通过这一个循环,猪排放的废物,我们变废为宝,整个园区的农业循环起来,最后产出的都是很好的产品,不仅达到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目的,同时能够使我们农业达到高效,增加附加值,这就是高效设施农业。这个技术是我们福建省农科院引进消化吸收以色列的。
大家要转变一个观念,福建虽然有青山绿水但其土地资源很有限,福建虽然雨量很丰富,但降水很不平均,降水季节和植物生长季节不符。第三:降水量太大不利于植物生长,且台风天多,会破坏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施这个技术,福建全省如:罗源、泰宁通过企业的合作,切实的解决原来粗放型的、表面化的、低效益的这种生产模式。循环农业能够切实解决一批小、散、乱生猪养殖户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小型企业。对它进行转型升级,让它有出路。治理既要有渡也要有输。输靠科技支撑,延平区跟农科院的华农集团建立了智慧农业体验股也叫生态设施循环园区。通过生猪养殖、腐殖质开发、生物技术开发来达到循环农业,结合建设好的花卉品种等再结合旅游休闲观光。整个产业融合起来,就叫农业的三产融合。一:农业;二:工业;三:休闲业。接着从产品生产、加工、到旅游休闲观光对整个农业的升级发展大有益处。
中国网: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方式目前是如何应用的,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余文权:原先的养猪方式会污染环境,现在的原理是,一:不让猪的粪便排到环境中去。让其生长在放有谷壳的环境中,让粪便等在益生菌的发酵下分解,没有臭味,变成有机质;二:在水和饲料里面加上益生菌,使其排放出来的没有臭味。第一:有效解决了养猪的污染问题;第二:有效解决了猪的臭味问题。第三:猪有运动,使其体格健壮,少生病,提升猪肉的品质。通过技术的运用,既符合了环保的要求,又使猪肉的品质提到提升。该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大力推广该技术,毫无保留的提供科技支撑、信息支撑。一方面在微生物发酵再养殖方面很管用,另一方面在进行高效设施循环农业整个园区的建设。希望好的技术能够造福于社会的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用科技论助推中国梦,使农业不再是弱势产业,把农业发展成朝阳产业,希望发达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