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映津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福州6月19日讯 (记者 刘翠芬 叶性辉)6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华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映津做客中国网高端访谈间,接受专访。
中国网:林董是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对自然环境生态治理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我想问下,福建厦门漳州等地出现的赤潮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
林映津:漳州赤潮,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这种不仅在淡水的湖泊流域,在海洋滩涂近海都有,因为我们的藻类是红色的,所以叫赤潮。
中国网:华川一直致力于改善环境污染,在技术上我们推出了好几个非常优秀的项目,这些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映津:华川技术有限公司在福建省环保厅支持下,这几年我们自主原创了一系列的技术体系,设备装备,积累了很多的治理经验,特别在水体富营养化和控藻方面我们已经取得国家方面的专利技术。这方面的技术体系是源于我们的基因层面、分子层面的修复技术,我们把这项技术命名为华川量子生态修复技术,技术体系是源于量子科学和生态科学的交融。
我们目前的技术体系为什么用量子科学来演绎,因为比如说刚刚说的赤潮,赤潮是一种富营养化,超过我们的海洋自然生态纳污负荷,那这个负荷怎么来平衡呢?如果负荷少,整个生态很好,像南海那样,整个周边的经济国家都不会很活跃,水污染量很小,南海的水域面积很大,所以他那个沙滩是可见底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周边的水体污染,从源头水到海洋都受到污染,这也是人类要面临的一个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这个技术是利用我们的量子科学引入一个物质流、能量流加上一个先进的水生态,三者结合产生了一个量子生态的科学体系。
污染控制和治理应急控藻,我们的量子生态体系都是非常高效的。比如说很高效的一个海洋礁石,你可以引入一个能量,这个能量可以进入其他的生态复合,纳污能力变强,我们的海洋有先天的能量优势,一个是太阳能,一个是风能,一个是潮汐能,这些结合起来,物质能量进行技术工程的转移就可以导入到治理,达到基因层面的修复,整个海洋环境可以更健康,以后我们会吃到更健康的没有污染的水产品。
中国网:公司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林映津:我们现在响应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福建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点,我们有一些心得,想在这几年进行一个更大的展示跟推广。特别是我们在考虑不要把它变成一个单一的污染治理,要进行资源化的治理,你叫人家少污染,但是少了一个产业,当这个产业可以得到发展,又可以资源化,实现循环经济的时候,那人的行为就变成了一个从被动为主动的行为,那这种方式才可持续。
今后的方向就是污染治理可持续,这个产业链的产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初步的成果了,所以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能分享到我们的治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