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星期五

陈颢:中国银行多元化构建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范璇妮

image.png

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内控与法律合规部总经理陈颢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福州6月19日讯 (记者刘翠芬 叶性辉) 6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2017海峡两岸互联网金融大会暨法治金融峰会期间,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内控与法律合规部总经理陈颢做客中国网高端访谈间,接受专访。

中国网:本届峰会以“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探讨互联网金融,那么请问,中国银行是如何把握互联网金融的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

陈颢:中国银行百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的历史。在我们看来,汹涌的互联网浪潮,以及随之而起的互联网金融,不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悲歌,而恰恰是我们实现追赶时代浪潮、加速升级发展的新机遇,是百年中行展现青春活力的号角。中国银行秉承“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文化理念和战略目标,我们所定义的“最好的银行”的基本内涵之一,就是要“在科技变革中引领生活方式”。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中国银行主动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并以更加包容开放、更加积极进取、更具创意和智慧的精神,去拥抱互联网,迅速适应并融入互联网金融,举全行之力、集全行之智,全力抢占互联网金融的制高点。我们不是互联网金融的看客或尾随者,而是积极的实践者、倡导者和引领者。

我们是这样规划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并已经取得令人欣慰的实 践成果—— 我们历经多年、全力打造的“E 中银”,已经成为具有强大市场 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品牌。“E 中银”统筹我行与互联网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将“基础支持开放平台、增值应用商务平台、客户服务联络平台”三大平台整合,实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以及智能网点、智能柜台等全新线下渠道的全渠道服务,形成支付、资管、交易、融资等四大产品线,并在丰富的互联网产品服务中 突出独具中行优势的跨境、产业链、O2O、安全终端等四大特色场景。

可以说,我们从品牌管理、渠道协同、多元化联动等多方面不懈努力,已经初步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极其丰富而且安全可靠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我们已经在“引领生活方式”的战略目标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赢得了客户的追随。

我们的智能社区类产品——“中银 e 社区”,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社区提供多渠道、多接口的交互方式,构建起综合物业、住户、联盟商家、银行等多项功能的智能化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拓展社区生活边界,提高社区整体生活质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社区金融与商务服务,实现银行和客户的共同成长,赢得了客户的赞誉。目前,我们已接入社区近 600 家,社区活跃客户达 34000 多户,社区生态已初具规模。e社区所营造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服务场景,将金融服务巧妙的嵌套在客户的点滴生活中,是我行以互联网+思维创新金融服务形态的典范。

在跨境场景中,中行充分发挥国际化、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优势, 利用我行拥有的功能完善的跨境贸易融资和支付清算体系、以及丰富 的跨境贸易服务经验,在同业中首家推出“跨境电商综合金融服务方 案”,为跨境电商参与方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流程在 线服务;并以跨境电商为切入点,为境内外企业提供跨境业务撮合, 创造业务价值。

我们的“中银 E 贷”系列产品,将银行最传统的贷款业务,嫁接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上,从而绽放出新的贷款模式。“中银 E 贷”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整合平台交易数据、客户征信数据等海 量信息,创新信用评价模式,通过决策引擎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智能审批,并且无需个人客户办理任何抵押担保手续,降低了客户的融资门槛;为客户提供了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在线签约 和在线提还款的全流程线上融资服务;贷后管理中应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动态预警与风险控制。传统的个人消费贷款已华丽转身为高效、 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深受市场欢迎。截至 2017年5月,已经有1.9 万户客户享受到了我行中银e贷的便捷和高效,贷款余额6.07亿元。 我们在微信渠道上的中银易商理财产品,在移动支付上的 APPLE PAY、三星 PAY、云闪付等支付服务,都已经成为 BAT 时代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

这里,要特别欣喜的告诉大家的是,我行继 2015 年7月“智能 银行旗舰店”在全省首航之后,今年 5 月份再次推出了更具魔力的智能柜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中行智能柜台一举改变了“客户围着柜台转”的传统模式为“柜员围着客户转”的新模式,当客户在智能柜台的屏幕上轻轻点击、惬意一划便可以完成几乎所有非现金业务的那一刻,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银行“柜台人员数量高、运营风险高、内外部客户满意度低”的“两高一低”老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它把客户从“被服务”的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轻松而自由地自我服务、自主选择、“享受”服 务,互联网金融“普惠”、“民主”的特点,在这个魔幻般的智能柜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互联网给予我们的时代礼物,中国银行有幸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时代的礼物呈现给我们的广大客户。站立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潮头,中国银行将继续一如既往地以行 动的力量,展现我们的自信和智慧。 谢谢!

中国网: 互联网金融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风险, 因此本届峰会聚焦互联网金融与全球性风险的法治,请问,中国银行是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法治问题的?

陈颢: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依然是金融,而金融的本质就是价 值的跨时空交换,并因此有其固有的不确定性风险。金融风险具有系统性、外溢性和放大性,极具社会冲击力和破坏性,因此,任何国家、 任何时期都不应忽视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

可以说,传统金融所具有的所有金融风险,都不因迁移到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而消亡,相反,所有的金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 中几乎都存在,并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而需给予特别关注:

第一,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衍生出许多传统金融所没有的、新的金融风险, 例如众筹所潜藏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风险、以及个人信息保护、市 场垄断等问题;

第二,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其风险更具扩散性和冲击力。例如,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甚至无门槛,在充分体现其普惠性的同时,也使得众多金融消费者背离金融产品的适当性原则,购买和使用远超过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由此导致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则受害者众多,社会破坏性极大。因此,一段时间以来“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如果不能有效地纳入法治的范畴,则不仅诸如陷入裸贷陷阱的女大学生、痛失“棺材钱”的大妈那样的悲剧将会继续上演,而且,最终互联网金融本身也将不可避免地坠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泥沼之中。

所以,本届峰会汇集各路专家, 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法治问题,可谓是正当其时、切中肯綮。相信互联网法治之路将会成为社会共识,但互联网法治之路无疑将是一个持续演进、逐步完善的漫长过程,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国有大行,中国银行并不被动地等待法治的春天,而是自觉遵循依法合规的原则开展互联网金融,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打击金融犯罪、维护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视为我们践行所秉持的“履行社会责任”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例如,我们构建了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所有的互联网业务和产品,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并进行消保审核通过后,才能上线; 我们建立了常态化的非法集资排查机制,有效防止我们的任何渠道为非法集资所利用,并且对任何涉嫌非法集资的客户进行清退;我们针对互联网金融突破界域限制、易于进行跨境交易的特点,在提供最安全、快捷的跨境服务的同时,实施了有效的反洗钱措施,有效避免互联网金融成为洗钱、恐怖融资的便利通道; 我们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海量汇集客户信息的特点,实施了更 严格的客户信息保护制度,确保客户信息安全。

实践证明,秉持履行社会责任的初心,银行完全可以在互联网法 治的推进过程中有所作为,中国银行愿意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为互联网法治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以此让所有和中行打交道的客户都 感到,中行是一个负责任的银行、很贴心的银行、让人感到舒服的银 行,从而赢得更广大客户的忠诚追随。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