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4 星期日

共享雨伞被清理 共享经济势头正旺共享雨伞为何屡屡受阻?

来源:综合 编辑:林峰峰

随着共享理念逐渐融入市民生活,桂林共享产品开始百花齐放。16日晚上,桂林中山路、滨江路上悄悄出现了一种新鲜事物——共享雨伞。共享雨伞跟共享单车一样,也属于“共享经济”,只需要扫扫码,即可使用。

自从小黄车、摩拜单车进驻桂林后,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短途出行的需要。刚刚进驻的共享雨伞,是否可以实现市民雨天外出“不带伞”的便捷梦呢?

1 首批投放2万把雨伞

17日,在文明路与中山路交接的红绿灯一侧,几名路人正在研究挂在马路护栏上的10多把雨伞。这些雨伞跟彩虹颜色类似,伞柄上嵌入了智能密码锁,伞面和伞柄上都有二维码。

记者扫描了二维码并下载了APP进行体验。在用手机注册并完成实名制认证后,缴纳了19元押金,充值9元后获得了该雨伞的使用权,租金半小时0.5元。和使用共享单车一样,输入了其中一把伞的编号后,在雨伞上输入APP给出的四位数密码,按下自动开伞按钮,伞就会打开。从扫码注册到完成借伞,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使用完毕后,收伞即可算还上。

随着共享单车进驻桂林,许多市民对于“共享”二字有了初步的体验与感受,全国范围内瞄准“共享经济”商机的企业越来越多,共享雨伞不外乎是“共享经济”的又一体现。

据了解,此次进驻桂林的共享雨伞又叫做“e伞”,其运营人员于16日晚上将2万把共享雨伞投放在了桂林街头,主要位置是桂林北站沿线贯穿中山北路、中山中路、中山南路,以及文明路、两江四湖景区、滨江路、各公交站台等。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他告诉记者,按照投放比例是常住人口的10∶1左右,首批投放2万把试运营,运行良好的话未来还将再投放2万把。据共享e伞数据统计,首日注册人数超3000,首日使用率为15%。

1 2 3 4 5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