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周星驰执导贺岁片《美人鱼》讲述了地产填海工程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该片刷新了华语影史多项纪录,一举成为华语票房冠军。然而,这样的环境难题不仅仅存在于电影中。
作为1997年香港回归的吉祥物,中华白海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华白海豚有“水上大熊猫”之称,1990年初,香港国际机场的兴建让民众开始关注这个物种。当时,机场需要在大屿山北部填海9平方公里,那里正是中华白海豚重要的栖息地。

底图来源:Google Earth
《财新周刊》6月12日在《三亚新机场填海之患》一文里指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化整为零、边批边建,三亚新机场填海人工岛项目给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和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来侵害,而该项目并非孤例。近年来,更多工程项目的修筑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引发争论:
一是港珠澳大桥和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前者径直穿过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是最近进行了环评公示的珠海长隆富祥岛填海工程,拟填海35公顷打造“海洋大剧院”等娱乐设施;
三是三亚新机场,人工岛用海面积约2595公顷,其选址的红塘湾及附近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分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