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石坑社区时常可以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喜欢戴着一顶白色安全帽在社区里“走街串巷”,他是石坑社区的一名普通老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财叔”。作为一名71岁高龄党龄不算太长的“老党员”,在本是一个可以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里,他却始终牢记党员的义务与宗旨,依然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活动,以平凡的举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财叔原名叫陈元财,是土生土长的开发区人,出生在原是小渔村的打石坑。年轻的时候,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当过泥水匠,盖过房子和猪圈,也常奔波于田间种田、海边捕鱼。“那时打石坑还是荒山野岭,大家生活很苦,日起而作,每天只能休息3、4个小时,现在日子过好了,更应该好好珍惜。”财叔说。
2004年开发区打石坑村面临集体大搬迁,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祖祖辈辈居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怎么能说搬就搬?那时,财叔却做了一件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的“光荣事迹”,他率先在那份拆迁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一开始家人也不同意,毕竟老房子陪我们那么久了,就跟自己的娃似的,说拆就拆,心疼啊。”想起自己被拆掉的祖宅,财叔脸上露出一丝不舍。
“但是拆迁对于村民来说是好事,乡亲以后能住进舒适安稳的安置房,村子也能建设发展起来,必须得支持啊。”财叔前前后后跟家人沟通交流了数十遍,苦口婆心地解释拆迁安置政策等,终于争取到家人的理解,并为开发区停滞不前的拆迁动员工作取得了一个突破口。
为推动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主动挨家挨户拜访,动员村民支持搬迁,讲道理、摆事实……带动第一批村民搬进新居。今年是漳州开发区建区25周年,打石坑村整体搬迁到现在正好13年。如今,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村民们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财叔欣慰地说:“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永不疲倦的“领头雁”
也是在2004年,财叔在社区群众的支持下,被任命为石坑社区老人协会的会长,直至今日,他依旧在为323名社区老人衣食住行、冷暖喜忧而奔走。
“共产党员都是讲服务的,大家信任我才把老人协会交到我的手上,我就应该好好地为大家服务。”在岗期间,他积极为社区老人落实各种政策待遇,如“五保”老人补贴、长寿津贴、节日慰问津贴等,每年都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丰富社区老人的精神世界。
2014年,漳州开发区要选送一支老年舞蹈队参加漳州市举办的广场舞比赛。接到任务的财叔知道,这对于刚刚起步的社区老年舞蹈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许多舞蹈队成员还是打起了退堂鼓。
“当时就有一股劲,想利用这次机会把石坑社区的舞蹈队好好组建起来,虽然大家都没什么舞蹈经验,但我相信一定能行。” 留给财叔准备的时间不多了,舞蹈队却连成员都凑不齐。财叔赶紧召集舞蹈队队员做思想工作,阐明利弊,争取大家的理解,亲力亲为说服大家积极加入,以最快的时间组建了一支参赛队伍。
“队伍都集结好了,更没理由放弃了。”财叔满怀信心,集训期间他坚持每晚陪练,端茶送水。
“财叔是我们的贴心人。” 无微不至的陪伴让所有舞蹈队成员感动不已,在财叔坚持不懈精神的鼓舞下,全队24人近一个月集训无一人请假。最后,石坑社区舞蹈代表队的表现让集训老师大出意料,取得了漳州市广场舞大赛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现在的石坑社区不仅有舞蹈队,还有腰鼓队、器乐合奏小组、合唱队。随着石坑社区建起一座功能划分清晰、配备齐全的石坑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的业余爱好也有了更多分享和展示的地方。但财叔还“不满足于现状”,在开发区的推动和财叔的积极组织下,今年5月,石坑社区老年大学举行了开班仪式,财叔也被聘为老年大学的校长,将带领石坑社区老人通过再学习服务社区。
“老有所为”的人生更精彩
“我是一名党员,虽说已经71岁了,但我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总不能整天在含饴弄孙中虚度年华,就算老了,也必须发挥余光余热。”这是财叔常挂在嘴边的话。“我想在石坑社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已经在政府的帮助下基本实现了,而“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必须得靠所有人的努力。”
6月22日,石坑社区老人活动中心里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穿上了印有“石坑爱心义工”的红色背心,戴着小红帽自发组织了一支爱心志愿服务队,在社区里开展义工活动。
今年已经82岁的张玉琴一直热心公益,石坑志愿者团队就是她和几个老姐妹商量,并在财叔的大力支持下组建起来的。“阿财的嘴边老是挂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句话,说的久了也就记心里了。我们虽然老了,但是心不老。有机会还是希望能把自己常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用来处理社区邻里纠纷、爱心活动,社区事务等琐事。”
为了能更好发挥志愿者活动的影响力,财叔自掏腰包订做了70套志愿者的服装。“统一醒目的着装,不仅能提高大家在街道上参与活动时的安全,也能让大家从心里认同志愿者的身份。财叔拿着红色背心满意地点点头,得意地笑了。”另外,以往我们虽然也常组织义工活动,但没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现在有了这套衣服大家就明白我们在服务社区,有兴趣的自然会加入我们。”
正如财叔所料,石坑爱心义工队活动受到了许多居民甚至是小孩的响应,自愿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看似我们这些老人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正是经年累月、点点滴滴正能量的汇聚,会让文明、和谐、诚信、友善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区群众之中。”财叔说。
“老有所为”这四个字成为了财叔的人生信条,让财叔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着。而他也希望将“老有所为”化为社区管理的助力,引导社区的老人积极实现自我价值,发挥余热,为和谐社区的构建奉献一份力量。
人生老有所为,则不知老之将至。如今,年逾古稀的陈元财仍然走在为乡为邻的道路上不知疲倦地奔忙,用他默默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许小燕)

财叔整理义工服

财叔组织义工团前往患白血病孩童家中探望

石坑社区义工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