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星期四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 装无障碍电梯 居民为什么会反对?

来源:综合 编辑:腾丹

位于东城区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的一部独立承重的室外电梯正式投入使用。居民为啥会反对

今年71岁的李恩平,家住毛纺北小区11号楼9单元的顶层——6楼。他军人出身,身体很好,爬上爬下没问题,老伴儿就惨了,膝关节做过手术,每次上楼,都得强拽着栏杆一点点挪,因此很少下楼。

类似的很少下楼的老年人大有人在。“李达元就是,身体不好,又没电梯,干脆租了别处的房子住,离开了。”李恩平说。

毛纺北小区建于1992年,8栋楼54个单元没有电梯。小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20%。今年初,毛纺北小区被列入全市9个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试点。

社区给每一户居民家送去了“意向调查问卷”。结果,仅加装电梯一项,就有五六十户居民填了“不同意”。

需求明摆着,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不同意的?社区党委书记谢玉华拿起电话,挨户回访。“有四种情况。一是有多处住房的,不关心。二是担心技术问题,如遮光、噪音、暴露隐私等。三是认为不该收费。四是不肯说理由,就是反对。”谢玉华说。

搭平台,街道引智促沟通

遇阻力,街道有预估。项目启动前,清河街道做了一项工作:成立联合党支部。

联合谁?项目建设主体海淀区住建委,项目实施主体海淀区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智力支持清华大学“清河实验”课题组,毛纺北小区物业,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等。

“这是一个技术和民意的沟通平台。”街道党工委书记米佳说,要求技术方每一个决策都要拿到支部会上讨论,居民得满意才行。

如何有效反映民意?在“清河实验”课题组的指导下,街道组织毛纺北小区选举成立了“居民议事委员会”,包括17名议事委员和10名监督委员。他们大多是老党员、楼门长等,均匀分布在每一栋楼。为扩大代表性,还吸纳了两名青年业主加入。

“我是议事委员,有什么事儿,都先给我们开会,有讲政策的,有解释技术的,有讲施工的,有什么新进展我们都最先知道。”议事委员、今年65岁的徐月明说。以前有些邻居说不上话,自从被选上议事委员,大家见了面,都主动向她打听,有想法也跟她说。“上面怎么安排的,居民的真实想法是什么,经过我们这么上下一沟通,就都清楚了。”

现波折,一听收费额忽反悔

不久前,项目召开说明会,宣布4号楼为试点。因为意向调查阶段,4号楼加装电梯愿望最强烈。其中,1、3单元同意率更是达到100%。

会上还首次公布了收费标准:一个楼门一个月最低要交1800元。一层居民不使用不交费,这钱要由2层至6层使用的居民共同分担。大部分居民都表示理解。但1单元的12户,却有3户起了变化。“一户出国了找不着人;一户推脱说她儿子住这儿,找她儿子说去;一户直接反悔,说太贵,不同意。”谢玉华说。

1 2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