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长晃将模型放入水中,准备比赛。
你要是问老伍,这辈子一共做了多少航海模型?一共参加了多少次比赛?一共拿了多少个冠军?老伍一定会用浓浓的乡音告诉你:我自己都搞不清楚,过去就算了,从头开始。如今,这些数字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迹可寻,却伴随着老伍从少年一直走到了老年。
1949年出生的老伍是泉州人,全名叫伍长晃,从15岁的时候就开始玩航海模型。“参加预赛的时候,我的年纪是第三大的。到了决赛,我想应该没人比我大了吧。”在全运会群众项目航海模型的赛场上,68岁的老伍还不服老,既是教练也是队员,随时披挂上阵,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运动会。
其实,老伍也慢慢开始服老了,“年轻的时候玩的是动力艇耐久赛,年纪大了就改到了仿真模型上来了”。耐久赛体验的是激情,以速度快慢分胜负,那里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仿真赛讲究的是配合,按裁判打分定高下,老伍还有发挥余热的地方。
这次全运会,老伍参加的就是仿真模型立体对抗比赛。“就是通过现场的解说和舰艇之间的配合,编排一个战争故事出来。”比赛中,老伍操纵的是“主演”——“核动力潜艇”,他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下潜、上浮、发射等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还和现场肃穆的解说声配合得天衣无缝。天津队的老教练张宝忠对他说:“老伍,我向你宣布,你是全中国第一个潜下去的人。”老伍笑得合不拢嘴。因为,这次参加比赛的其他两艘潜艇还不能实现完全潜入水中。
“你别小看这次海模比赛,历年世界冠军就来了三十多个。”老伍说,自己是纯业余选手,能得到大家的尊重也就知足了。不过,老伍并不业余。他现在还是圆周竞速赛的福建省纪录保持者,那是1982年的事情,“当时500米圆周竞速好像跑了14秒多”。
从走上这条路开始,老伍完全是自学成才。他说,为了要做一个螺旋桨,初中时偷偷跑到泉州一中图书馆,翻阅流体力学的书,还被老师撵了出来,“我说只要看一页,只要一个公式。后来,把做好的螺旋桨拿给老师一看,他就允许我随时来图书馆了”。
在老伍的眼里,航海模型不仅仅是玩玩,其实里面有很多名堂,既要运用到流体力学,还要运用到空气动力学,还有碳素纤维、锂电池这些时不时冒出来的新材料。这些都让老伍乐此不疲。
“现在,儿子也是海模高手,孙子也‘下水’了。”老伍说,儿子从11岁就开始跟他下场比赛了,“我们可是国内最早的父子档”。
虽然老伍很多数字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他却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接触航海模型的时间——1964年。
老伍说,自己从12岁开始练了两年体操,手受伤后就转到航海模型。“我把业余时间全部耗在这上面了,不爱看小说,也不喜欢上网,到现在连40分都不会打。”老伍不知道,现在流行的是80分,40分已经无人问津了。
整整53年的时光,老伍说,等到航海模型玩不动就不玩了。一个人,一辈子,只醉心于一个爱好,应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