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的军事地质数据已成为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要素。担负军事地质建设任务的武警黄金部队,穿林海、进山谷、上高原、走戈壁、过荒漠,奋力构建我军战场地质环境的保障体系——
地质野战军:探明战场环境的先锋
前不久,两条来自四川茂县山体垮塌现场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3名战士不到3小时,就用无人机完成72平方公里的垮塌灾区的航拍测量任务,用三维建模图标出了所有灾害隐患点。随后,6名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挺进至滑坡最高点,向抗灾指挥部传回了实地勘察的数据。数据支撑避免更大灾难的奇迹,是由转型“升级”后担负战场环境保障建设的武警黄金部队官兵创造的。
此外,这支部队还在另一个“战场”探索了陆海空天一体化的军事地质调查技术体系,探索出构建军事地质调查组织管理新模式新机制,推出一系列军事地质调查创新成果,填补了我国军事地质调查领域的多项空白。
被誉为地质野战军的武警黄金部队,由基建工程兵整编组建,后转隶武警,前后承担了黄金地质勘探、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维稳处突等任务。全军改革工作启动后,任务直接转向军事地质调查,成为全军与武警部队唯一的国家地质野战军。构建“玻璃地球”、透视“深蓝战场”、掌控“重磁空间”……近年来,他们按照“成体系设计、全要素建设、工程化推进”要求,穿林海、进山谷、上高原、走戈壁、过荒漠,以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遇苦不怕的精神,创造了我军地质建设史上的多项奇迹,填补了多项军事地质保障建设空白。
军事地质调查测量起步晚
“就怕一觉醒了来不及”
天还没亮,山野还是漆黑一片时,一支穿军装的队伍像往常一样,向深山老林进发了。
“这里无霜期只有90天,冰冻期长达8个月,为了抢工期,全队官兵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带队在高寒地区执行军事地质调查任务的三支队六中队指导员乔升起说。
为让军事地质建设结出硕果,早日进战区、进军兵种、进基层部队,接到军事地质调查测量任务后,中队所有的钻机全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官兵则连轴转。作业的官兵始终盯着液压仪有无异常反应,耳朵要在轰鸣的钻机声中察听有无异样声响。怕打瞌睡,官兵使劲掐自己虎口,都掐出血了。为保持清醒,副机长赵双平用“刺激疗法”,嘴嚼辣椒、别针刺腿,几天下来,他两个腮帮子辣肿了,两腿都留下一片青紫色针疤。可他顾不了这些,咬紧牙关硬挺着,生怕打盹时发生卡钻,贻误工期。
东北的初秋,大地仍然坚硬。钻机好像畏惧了这种寒冷,进度异常艰难。“以前掐天算,现在按秒过。”赵双平告诉记者。钻机一开动,就好比射出子弹,不能停歇,直至抵达钻探任务所需的深度。因此,钻探班的作息时间是4个班次每天循环,不管白天黑夜总有战友和钻机并肩战斗。本该轮班休息官兵为不耽误时间,都裹着大衣睡在钻机旁。超强度工作的疲惫,已经“淹没”了钻机的轰鸣。那天夜里,气温骤降,大雪突至。不久,一床“雪被”就覆盖在睡熟的官兵身上。但当轮班闹钟响起,官兵又像听到冲锋号一样,一跃而起……
“每天都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哪怕贪睡一会,都生怕一觉醒来误了事。”说起当时那种苦战的日子,赵双平记忆犹新。整整鏖战了二十几个昼夜,赵双平所在中队370多份岩心样品比原计划提前了9天送进化验室。而全中队官兵为此平均瘦了13斤,赵双平的体重下降了22斤。与这个中队一样,其他进入测区的分队也是昼夜不停苦干,都提前完成任务。
“不与时间赛跑不行啊!”黄金指挥部领导介绍说,由于我军军事地质调查测量起步晚、欠账多,与美、俄等军事大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为此,黄金指挥部把早日为国家战略筹划、国防工程、部队军事行动提供地质技术数据,当作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作为支撑备战打仗的“使命工程”来抓。从指挥部的将军指挥员到分队的普通士兵,人人立下了“与时间赛跑,早日把军事地质成果送入作战部队”的军令状。与时间赛跑“跑”出了效率。前不久,3个中队分赴3个不同典型测区,执行不同的军事地质调查测量任务。3个分队采取定人定量定时定标准的“四定方法”,与时间展开了较量,全部提前10多天拿出高质量调查测量结果,提前挺进下一个测区。日前,21名专家对他们所有军事地质调查成果进行检验评估时表示,短时间内推出系列高质量的军事地质调查成果,不仅大大缩短了向战斗力转化的周期,还蹚出了多种高效快速调查测量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