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星期六

好消息!36种高价刚需药经谈判成功纳入医保 2017版医保药目录专项解读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赵林炜

image.png

网络配图

央视网消息:2017年2月,时隔8年,我国正式公布了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医保跟我们每一个老百姓是息息相关的,针对移植的患者来说,最新的医保药品目录对移植产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大家关注的焦点?就相关话题,我们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敖建华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许昕教授。

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的常规医疗手段

1954年肾脏移植的先驱美国哈佛Murray医生成功的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有功能的异体肾移植,从此开创了移植医学。我国在1960年由吴阶平院士率先实行第一例肾移植手术,由此开始了我国移植之路。时至今日,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的常规医疗手段。

许昕教授表示,几十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临床和科研工作成绩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年均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我国内地有173家医院经卫计委批准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等指标已居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肾移植存活最长记录已达30多年,肝移植已达20多年。

目前器官移植的难点是供体稀缺

敖建华教授介绍,就移植手术本身而言,我国的移植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难点是器官供体稀缺,世界卫生组织的2013年全球器官移植情况调查显示,全球一年实施近12万个器官移植手术,这只能满足不到10%移植等待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全球一年起码要做120万台器官移植才能满足全球器官移植的需要。而在我国,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肝脏移植有2000多人在排队,肾脏移植有2万多人在排队,而且等待者持续增加。敖建华教授举例说,最长的等待名单,肝脏移植有500多人同时在同一家医院等,肾脏移植就有2000多人在同一个医院等待接受移植。

移植的重点是保障移植患者术后的长期存活

移植的重点是如何保障移植患者术后的长期存活。由于器官短缺,能做上一次移植手术就已经非常不易。因此,器官移植的重点就是让患者如何活得更长、活得更好。器官移植术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器官有着强烈的排斥,为使新器官在新的环境下生存,我们需要用抗排异药物来帮助新器官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术后的长期生存最重要的就是免疫抑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排异,移植患者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

1 2 3 4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