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星期六

“格斗孤儿”引热议:如果回家只能吃洋芋做苦活 是好心收养还是趁机牟利 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赵林炜

image.png

网络配图

image.png

  作为弱势群体的孤儿,如果保护的力度弱化,在合法的外衣下,更潜藏着权利被侵蚀的可能。

  格斗场上,比赛正在进行,犀利的眼神,凶狠的出拳,激烈的缠斗……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参加MMA(综合格斗)赛事的选手,竟然多为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近日,媒体报道的一段关于“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来不少围观和关注。

  从视频可以了解到,这些孩子多是孤儿,许多来自以穷苦著称的大凉山。无论在他们自己看来,还是在教练眼中,只有这种不无艰辛的格斗训练,才是人生的“出路”,因为“不打拳只能回老家吃洋芋”。可问题是,他们还是年幼的孩子。

  当别的孩子端坐课堂读书的时候,拳脚相加的格斗场,就是他们的学校,训练和比赛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这些经受严格训练、激烈赛事的孩子,有没有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享受应有的受教育权利?对于这家位于成都的综合格斗俱乐部,有没有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体育专业训练的法定资质?即便是自行实施义务教育,又是否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综合格斗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日常训练或者是比赛中,未成年人比起成年人,更容易受伤,或者是发生其他人身意外。对于这些孩子,本应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加持,现实情况是,他们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

  而且,格斗比赛与训练的一个区别是,这种比赛可能带有营利性。对于这些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孤儿,与俱乐部之间的“教学”关系,随着商业表演比赛的参加,就有转化为“契约关系”的可能,而对于违反劳动法的“童工”,并不为任何一个法治国家所允许。



1 2 3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