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科幻电影《火星救援》讲述了一个场景,滞留在火星上的宇航员依靠种土豆独立生存了500天。
在外星球上种土豆,看似非常遥远,但你也许并不知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技术就要将这一切变成现实。
2017年6月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在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透露,明年年底,嫦娥四号将搭载中外共11个科学载荷登月。其中包括一个突破性的项目——重庆大学牵头的“月面微型生态圈”,一个装载有土豆种子、拟南芥和蚕卵的微型生态系统。这个项目也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进行生物实验。
6月20日在重庆大学,“月面微型生态圈”的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空中心”)副主任谢更新,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程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目前主要工作是理清技术上还有没有遗漏,反复实验,排查问题。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