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镜外媒体报道,7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中国经济势头继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同比增长6.9%。对此,境外华文媒体关注称,6.9%的增速虽与一季度持平,但已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令人惊喜。这既大幅减轻了下半年的增长压力,亦为经济改革留下了充分的回旋空间。中国经济的表现一直是低迷世界经济中的一道亮色,如今企稳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资料图为福州一处刚建设完工的房地产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香港商报》18日刊发题为《提质转型调结构仍须砥砺前行》的时评文章称,继一季度经济增长6.9%的良好开局之后,17日出炉的二季度经济资料再次传来喜讯,6.9%的增速虽与一季度持平,但已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令人惊喜。
评论表示,考虑到中央政府在年初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上半年经济增长6.9%的良好表现,既大幅减轻了下半年的增长压力,亦为经济改革留下了充分的回旋空间。对中国经济来说,经济增长模式不断优化,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或将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成败,提质转型调结构仍须砥砺前行。
中国经济正面“外溢”越来越多
法国《欧洲时报》18日刊文称,在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的当下,中国经济上半年相对出色的表现对于提升市场信心有重要作用。就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经济格局的重构情况以及改革路径的选择来看,欧洲更加注重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强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意义可能更大。
该报分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能持续接近7%的增长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缘于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开始显现效果,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服务业生产指数不断攀升;二是持续不断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降低成本等措施,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三是新产业、新业态的勃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中国创新之路推动经济发展的正面“外溢”也将越来越多。
分析指出,在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的当下,中国经济上半年相对出色的表现对于提升市场信心有重要作用。中国经济的表现一直是低迷世界经济中的一道亮色,如今企稳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为金融改革赢得更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