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州8月5日电(吴隆重、兰志飞)4日,福建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福建省副省长杨贤金出席会议并讲话。
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杨贤金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福建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突出成绩。他要求全省各地把握形势,增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机构床位等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在全国前列,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杨贤金要求卫生和健康相关部门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两孩政策,倡导优生优育;发挥中医的“治未病”优势及其在健康养生方面的独特作用,保护好福建本土中医药资源;持续增强“清新福建”生态名片的影响力,努力减少公共生态安全事件对人民健康的威胁,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针对目前东南亚多国进入登革热爆发高峰期的态势,杨贤金要求出入境、卫计等部门要提高警惕,严防境外疫情传入。大力实施智慧工程,推进全省统一的医疗卫生平台建设,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在各级医院推广第三方支付、手机APP、互联网+等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同时加强指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人民群众少得病、最好不得病。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和健康有更多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形成比较明显的供给短板。杨贤金分析,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各地卫生健康事业可能出现新的短板,从供给情况看,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一些沿海人口流入城市病床比例低于山区人口流出城市,缺乏全国高水平医院,基层医疗及机构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缺口大;从需求方面看,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待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全民健身需求日趋旺盛,现有体育设施开放不足,体育服务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他指出,福建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央赋予福建“六区叠加”效应正在显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的新福建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朱淑芳在会上传达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并对《关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作了说明。三明、龙岩、厦门和相关县市领导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事业,今年5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8月3日召开的福建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要求围绕建设“健康福建”,加快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坚持健康优先战略,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坚持扩总量与调结构并重,着力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坚持做优“塔尖”与夯实“塔基”并重,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坚持抓疾病治疗与抓健康服务并重,着力落实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
朱淑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是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福建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健康福建建设,补齐卫生与健康的短板,增强老百姓获得感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据介绍,福建省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卫生与健康的总量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福建医改聚焦体制机制,三明医改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人均拥有体育场馆居全国中上水平,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全面实行生态省战略,森林覆盖率达到65.95%,水、土壤、空气质量保持全优,全面两孩政策稳妥实施,人口稳定增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和流行重大卫生事件,健康产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近年来,全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量占当年度一般公共预算均在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国民体质测定达标90.1%,居民体质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