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2 星期六

闽军“赶考” 467名运动员参加全运会决赛

来源:福建日报网 编辑:范璇妮

image.png

全运会4年一个轮回,对于即将踏上征程的八闽健儿来说,这就是一场“大考”。这个考场,注定有欣慰、有欢笑、有泪水。这个考场,既是对过去4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目前,我省共有467名运动员获得24个大项、201个小项的决赛资格,决赛人数比上一届增加21人,参加的24个大项全部进入决赛,参加小项数增加22个,是我省全运会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广的一届。

据介绍,在这467名运动员中,首次参加全运会的“菜鸟”比例高达57.6%。这也从侧面展示了我省竞技体育雄厚的家底。

在本届全运会预赛上,我省共夺得19金、16银和18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数比上一届预赛增加了5枚,多个项目拿满了全运会决赛入场券。

image.png

奥运冠军徐云丽

看名将

这一次津门“赶考”,邓薇、林清峰、谌龙、徐云丽、林莉等5名奥运冠军悉数披挂上阵,组成了闽军一道抢眼的风景线。

以邓薇和林清峰领衔的福建举重军团共有25人取得决赛资格,比上一届多了6人,是我省举重选手参加全运会决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邓薇在女子63公斤级中依然保持着统治地位,在今年全国锦标赛上,她以领先第二名4公斤的成绩,轻松卫冕。

谌龙领军的福建羽毛球队在预赛中拿到了满额入场券,加上刘成、洪炜、刘小龙、黄东萍等多名国手的加持,福建羽毛球队依然是各单项奖牌有力的争夺者。

徐云丽和林莉带领的女排成为福建三大球唯一进入决赛的队伍,在以4胜2负的战绩闯过死亡之组的考验后,她们也将力争在女排成年组的比赛中更进一步。

image.png

田径项目也是福建夺金的重中之重。

看优势

经过4年的新老交替,我省的优势项目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

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项目,我省共有45人获得26个小项的决赛资格,参赛项目刷新全运会历史纪录,呈现多点开花、点多面广的态势。以郑幸娟、王庆玲、王乌品、葛曼棋、汤星强等名将为代表的新老阵容将向金牌发起冲击。

在上一届全运会上,福建女子花剑在个人项目上包揽了前三名,女花剑客尽显风流。此番卷土重来,福建男花经过4年的磨砺,同样不甘示弱,具备了冲击金牌的实力。在4站预赛积分榜上,男女花剑团体和个人4个项目均排在首位。

同时,体操的林超攀、武术套路的陈洲理、赛艇的段静莉等都将在各自的项目上带领闽军砥砺前行,力争上游。

image.png

击剑名将乐慧林

盼惊喜

我省的优势项目是争金夺银的排头兵,而潜优势项目则有望制造出一个个惊喜。

上一届全运会颗粒无收的福建射击队在经历了四年的蛰伏与换血之后,有望在靶场上迎来新生。尤其在女子手枪项目上更是人才济济,张靖婧和林月美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崭露头角。里约奥运会银牌得主张彬彬在女子气步枪比赛中则是金牌的有力争夺者。

在射箭项目上,福建队共有6人进入决赛,拿到了满额参赛席位。在7月5日结束的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上,由上届全运会男子个人冠军戴伟斌、伦敦奥运会男子个人铜牌戴小祥和18岁的王文选组成的福建男队包揽了全部四项冠军,创造建队以来最好成绩。

此外,蹦床世锦赛冠军刘灵玲、全运会预赛女子摔跤58公斤级冠军周张婷等也将是“惊喜制造者”。

image.png

盼突破

某种程度上,福建竞技体育多年的累积蓄力,正需要突破来验证和激励。正是在不断的突破中,福建竞技体育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疆界。

七人制橄榄球作为我省新增参加全运会的项目,女队最终夺得第八名,男队收获第九名。虽然没能闯入决赛圈,但是这同样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而在上一届全运会上获得第10名的福建女子水球队这次则再上一层楼,她们在预赛中击败实力强劲的广东队,以第六名的成绩跻身决赛圈。

在柔道项目上,我省收获了4张决赛入场券,这同样是零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足球的比赛中,福建女队时隔30年再度出征全运会,拿到了U18的第12名,重燃振兴福建足球的希望。

不过,对于福建体育人来说,如何将一次次突破转化为新的平台,自然是更强劲的考验。

坐看风云

塔基和塔尖

选择在全国第九个全民健身日举行福建全运会代表团成立仪式,与其说是一种巧合,不如说是一个信号。

其实,人人参与、愉悦身心,才是体育的精髓。过去很长时间,一提及体育,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竞技,似乎体育仅是“一小撮”专业人士的技能比拼。实际上,竞技体育仅仅是辉煌的塔尖,而群众体育才是扎实的塔基,二者不可偏废。

从功能定位上说,成功的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导向,为民众树立榜样,激发民众锻炼热情;群众体育是培育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深厚沃土,只有全民广泛参与,竞技体育才可能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光彩。因此,只有两部分都抓紧、都抓实,体育的核心要旨才能更深刻地践行出来。

今年的全运会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19项群众比赛项目,观众不仅被请上看台,更被请进赛场,与顶尖竞技人才共享同一个舞台、同一种荣耀,在互相切磋中传播体育真义。从另一方面说,通过全运会在全民中掀起体育热潮,也有助于壮大体育塔基,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壤。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