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星期一

闽南日报:风雨不改巾帼志 无悔青春献海防

来源:闽南日报 编辑:范璇妮

——漳州开发区南炮台海防民兵哨所见闻

闽南日报 2017年8月2日 2版综合新闻

新闻链接:http://szb.zznews.cn/html/2017-08/02/content_154927.htm

观察平台上,女民兵盯紧望远镜,严密观察海上和哨所周围情况。

位于厦门湾南岸的漳州开发区海防南炮台民兵哨所,在数十年间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花季少女,她们胸怀海疆,传承革命火炬,如铿锵玫瑰向海而开。在建军90周年之际,笔者走进哨所,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女民兵扎根哨所、坚守海防的事迹。

英雄炮台 坚守海防

南炮台雄踞于九龙江入海口南侧的临海悬崖上,与厦门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共同扼守厦门湾,素有“天南锁钥”之称。

如今,驻扎在此的是10名女民兵,她们承担着对海对空侦观报知工作和南炮台周边区域的巡逻任务。68米高的哨所主楼既是观察平台,又是灯塔,作为固定的航标引导过往船舶航行,成为厦门湾最醒目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驻扎在哨所的女民兵,最小的仅17岁,最大的不过24岁。她们青春的脸庞尚未褪去青涩,但身上的橄榄绿清楚地告诉我们,她们是数十公里海岸线的守卫者。

哨所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有严明的纪律、统一的作息。每天七点,哨声准时响起,女民兵快速洗漱、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值班交接,房间里“豆腐块”折叠得有棱有角,物品打扫得干净整齐。

观察平台上,女民兵盯紧望远镜,严密观察海上和哨所周围情况。执勤工作是枯燥又难熬的。夏季,无遮挡的观察平台上,炙热的阳光直射进来,中暑成了家常便饭;冬季,灯塔“高处不胜寒”,呼啸的冷风让女兵脸颊生疼,眼泪直流。“我们要密切观察敌情或可疑情况,来不得半点马虎。”今年2月刚入伍的女兵张珠丽说,“站岗一天下来,经常腰都直不起来。”

女民兵一茬茬轮换,变的是人,不变的是对哨所的热爱和对家国的忠心。“作为一位战士,我们始终记得哨兵的责任。”哨长黄雯婷会给新来的女兵讲哨兵责任、哨所历史,帮战士整理军容时总是面带微笑,但对训练和执勤的要求却很严苛。

在开发区武装部副部长陈保兴说:“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才锻炼出了一代代合格的女兵。”

无愧迷彩 青春无悔

南炮台哨所是全员化全时制的观察哨,每人每月仅有4天的轮休,节假日、过年也要坚守岗位,而副所长曾艺娇一干就是两年。

曾艺娇是开发区石坑人,“从小就喜欢军装,得知哨所招人,就来报名。”与同龄女伴相比,曾艺娇的民兵生活似乎显得枯燥,但她却觉得很充实:“想在哨所一直干下去。”

每日重复的内务整理、站岗执勤,这些以95后甚至00后为主的女兵日复一日地坚守,凭的是“责任”二字。让女兵的家长更不敢相信的是,“原来衣服都叠不清楚的女儿,竟能把被子叠成标准‘豆腐块’。只会煮泡面的女儿,现在能做出一桌子的菜。”

每年的军事集训,是女兵们最痛苦、最难熬,也是最难忘的经历。不仅要站军姿、走队列、练战术,还要长途行军。7月烈日炎炎,有的女民兵在训练中腿脚受伤,穿着凉鞋也要坚持,有的女民兵因战术训练擦伤手臂,忍着疼痛也没掉一滴泪。

艰苦的训练之余,女民兵还不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上个月,戴秀艺考上了漳州公务员。集训期间,张珠丽正备考司法考试,即便训练疲累和备考辛苦,她也咬牙坚持:“学习也要像训练一样,永不放弃。”(李超 吴清海 文/图)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