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星期三

郑州查处39起违规售房开发商为何“顶风作案”

来源:大河网 编辑:陈晶晶

“违规售房”到底该如何根治呢

河南商报记者 侯建勋/摄

河南商报记者 邓飞

对于违规售房的开发商,近日公布的名单中,并无罚款一则。为什么部分开发商会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违规售房,有恃无恐?哪种方式在杜绝这种现象方面更有效?

【追问】

对违规企业咋只曝光不处罚

昨日,一份郑州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违规售房的通报名单广为流传。郑州市房地产监察支队在情况通报中称,今年前九个月,其依法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51起,同比增长50%,其中违规销售案件39起,违规代理案件8起。

在这份“黑名单”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开发商违规售房问题严重。名单发出后,引起了众多买房人的警惕。但是,一个疑问产生了,即为什么只有监管而没有行政处罚?

对此,河南商报记者特意向郑州市房地产监察支队了解情况。其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只要是依法立案查处,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一定会有不同金额的处罚,但是,这份名单中,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依法立案了,但还在查处的过程中,比如要举证,要给违规企业申诉的机会和时间。有的是刚刚受理,正在搜集证据,比如,9月15日至9月21日受理案件12起,依法立案查处违法行为7起,全部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违规售房。

【数据】

违规售房 以往罚款是多少

据河南商报记者了解,2014年上半年,郑州曾有16家企业收到罚单,其中,12家房企涉嫌无证售房,最高的罚10万元。

2015年上半年,郑州被通报的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案件中,涉及18家房地产企业,绝大部分是因“违规预售”而被处以累计128万元的行政罚款。违法、违规企业被处罚数额均在“6万元~10万元”,平均一家房地产企业被罚不到8万元。

郑州市房地产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称,由于相关法规出台较早,目前主要通过行政处罚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戒。对于违法违规的房地产公司给予10万元罚款,已属“从重”处理,需要经过市房管局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析因】

受法规条件限制 行政处罚金额低

近俩月,郑州房地产市场逐渐升温,房价疯涨,以至于“过热”,很多楼盘项目不惜代价,无证售房。河南商报记者查询这份违规售楼名单发现,这里面有郑州当地的郑东北龙湖地王项目,有一线开发商在郑州的开盘项目,有个别曾多次“违规售房”的企业,也就是“屡罚屡犯”的企业。

为什么这些企业宁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也敢“顶风作案”呢?

郑州一家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刘先生向河南商报记者分析,最大的原因是郑州地王频出,市场太热,预期很好,在房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时机更是难得,是否“五证齐全”,是否“违规预售”,权衡之下,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更何况,“即便罚款,罚个5万8万的,也没啥,多卖几套房就挣回来了。”

“对于违规售房,对企业的处罚没有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元的法律规定。如果一下子把企业罚破产了,小区业主怎么办?谁来接管?”上述人士说,目前的法律法规就是这个样子,并不像有的国家,能一下子把企业罚破产。

处罚一家违规开发商 有时需要两年

在目前的法规条件下,部分开发商违规售房,有恃无恐。据知情人士报料,郑州西区一大型开发商,集团每年批准的“违法经费”中就有专门针对“违规预售”的。

郑州市房地产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遇到过类似情况。

据郑州市房地产监察支队有关人士介绍,还有一种情况,比如郑东新区一个楼盘,两家企业共同开发和销售,涉嫌违规售房被处罚。两家企业不服,一场长达两年的诉讼就此开始了。虽然结果法院维持原判,支持处罚,但是,那时他们的账户上已经几乎没钱了。

开发商售房常打“擦边球” 导致“举证难”

郑州市房地产监察支队在通报中描述,所谓的“违规售房”,主要表现为,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发企业通常会通过收取排号费、认购款、加入VIP会员及会员升级等形式预售商品房,或者通过电商等第三方向房屋预购人收取费用。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情况下,开发商或者代理公司在“购房款”收据上面,不会直接标注是首付款或者“购房款”,而是直接标注“收据”,至于收款用途,不会明说。这就给举证带来困难,你怎么证明这个款项用途是售房?还有开发商会采取基金的形式,名义上是投资,实际上是购房款,打了“擦边球”,这种情况在豪宅销售中常见。

上述人士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开发商“发明”出来的“小手段”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还要精。同时,由于郑州市场供不应求,购房者恐慌性购房现象普遍,他们也不会轻易主动举报开发商的违规行为。

“一举报,开发商就卖不成房子了,房价岂不是会更高。”市民小丽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购房者的想法。

【讨论】

哪种方式治“违规售房”最有效

据了解,郑州市房管局从2010年就开始对违法违规的房地产案件进行通报。时至今日,违规销售每年都是被通报的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不少业内人士介绍,因为处罚力度不大,部分企业“先上船再买票”,违规销售成了“顽疾”。

目前,郑州采取的监管手段是将房地产行政处罚与企业评先、资质和信用等级考核挂钩。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开发商不怕“以罚代管”,开发商怕的是“名声坏了”。

“开发商‘红黑榜’经行政部门一披露,很多企业都会很紧张,紧张的不是罚款,而是名声,就是品牌形象。”郑州市房地产监察支队有关人士称,对于违规企业,他们会在郑州房地产网“执法监察”栏目进行曝光,并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提醒

遇到违规售房等违反房地产行政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还请及时通过拨打房管服务热线965559或0371-67182966进行投诉举报,也可通过“郑州房地产投诉举报”微信公众号,提供线索。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