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水晶球是盲人大学生倪振威读书时的“眼睛”。张婧阳/摄
8月29日,24岁的倪振威来到长春中医药大学,成为针灸推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倪振威的考研成绩为399分,超过国家线104分,成绩好得令人意外。家人原本以为他最多也就能小学毕业——他是一位盲人,视力残疾二级,左眼被“白膜”覆盖,完全失明;右眼看似正常,也仅能感知微弱光线。即便把眼睛贴到书本上,他还是看不清一个字。从中学到大学11年,他用一个形似米老鼠的水晶球辅助看书,完成学业。
在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上小学时,倪振威的考试成绩曾经不被计入班级平均分。他每次考试都写不了几个字,成绩极差。他有个1000度的眼镜,但戴着难受还没什么效果。
“不懂事,也没有考试压力”,玩到四年级时,他发现了玻璃弹珠透光放大的妙用。弹珠成为他学习看书的“眼睛”,成绩有所好转。
倪振威现在仍用的水晶球是一件发饰,姐姐的同学送的。水晶球由两个小球“耳朵”和一个大球组成。他慢慢摸索发现,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球,就不会影响大球的视野。小球的放大倍数更大,可以用来看不常见的小字,而且它不像弹珠一样容易滚到地上找不到。
凭着水晶球“眼睛”,加上“自己也想学习了”,倪振威在初中时成绩突飞猛进。父亲本来的期望是,他能读完小学,在当时条件下,这已是难事。后来,父亲说:“你能上多远,我就供你多远。”
看书时,水晶球在纸上滚动,倪振威的眼睛也紧贴着水晶球走。普通学生凭视力一目十行,他靠记忆“一目十行”。他去医院检查,配过眼镜,但效果不好,而且还摔坏了,他还是习惯用水晶球。
在一群“眼睛和桌面保持一尺距离”的普通学生中,他是个异类。有同学好奇来尝试,但他们通过水晶球看到的只是扭曲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