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祥谦镇枕峰山西麓、乌龙江畔,坐落着一座规模宏伟、肃穆庄严的陵园。我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二七”大罢工的领导者林祥谦烈士就长眠在这里。


(林祥谦烈士陵园•林明秋/摄)
林祥谦烈士陵园占地38000多平方千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整个陵园背山面江,园内名花芳草如茵似锦,树木葱郁,风景优美。
陵园广场上伫立着一尊高4米的花岗石雕——林祥谦像。雕像背后有一石阶通往枕峰山上的烈士纪念堂。石阶旁挺拔苍翠的松树,犹如傲然挺立的哨兵,静静地守卫着这位在1923年壮烈牺牲的烈士。


(林祥谦烈士•王立强/摄)
雄伟壮观的“二七”烈士纪念堂是林祥谦烈士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堂分为瞻仰厅、林祥谦烈士纪念馆、书画收藏厅、大礼堂等部分。纪念堂整体外观为“工”字型,代表着人们纪念“二七”工人运动,怀念工人阶级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精神。


(“二七”烈士纪念堂•闽侯电视台)
林祥谦出生在闽侯尚干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就到父亲做工的马尾造船厂当学徒工,每天劳作12小时以上,还经常遭到工头的谩骂,于是决定通过考试前往汉口谋生,就这样,他加入了京汉铁路工人阶级队伍。




(书画收藏厅•闽侯电视台)
当时的林祥谦20岁,血气方刚、浑身是胆。在工作中,他与工友打成一片,工友有困难,他就全力相助,逐渐成了工友的主心骨和领头羊。1922年夏,林祥谦经陈潭秋、项英、林育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那个时代工人先锋队和共产党人的中坚力量。此后又被推举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






(林祥谦事迹展示厅•闽侯电视台)
1923年2月7日傍晚,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发生了,林祥谦和60余名工人被捕。残暴的敌人,将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的电线杆上,以死威逼这位江岸工会的负责人,要他下达工人复工的命令,林祥谦断然拒绝。他说:“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并痛骂军阀。气急败坏的军阀残忍地把他杀害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林祥谦,为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31岁。


(纪念林祥谦烈士英勇就义九十四周年公祭活动•林鑫/摄)
林祥谦烈士纪念馆全面介绍了“二七”大罢工的经过和林祥谦的英雄事迹。年轻的林祥谦用自己的生命,唤起工农阶级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抗争,也换来了中华民族的曙光。(闽侯电视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