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8日讯(记者 李永贵)城市地铁建设中,孤石、岩溶等不良地质体,往往成为盾构施工的“拦路虎”。针对上述难题,福建组织多方力量共同研究出的“微动探测技术”已通过国家验收。目前,该技术成功应用到福州、厦门、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的地铁盾构施工不良地质体探测中。
这是11月17日,记者在福州召开的《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不良地质体探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启动会上获悉。“规程”将以微动探测技术为主要探测方法,其他物探方法为辅助,对相关探测做出合理有效的操作规范。由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组织制订。
据介绍,地铁盾构施工中如遇未探明的孤石、岩溶等,掘进将变得非常困难,或会出现喷涌、塌方等多种意外情况,可能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未发现并处理的溶洞在地铁运营阶段可能导致更重大的安全事故。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分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刘宏岳表示,为应对不良地质体对地铁盾构施工构成的隐患,最佳的方案是“提前探测”+“提前处理”。
刘宏岳说,采用无损的物探方法,既可以对盾构区间进行全覆盖探测,又可以做到环保,不对交通造成严重阻碍。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福建省住建厅科技项目《城市地铁盾构施工不良地质体微动探测技术研究》于今年11月7日通过全国专家组验收,经评审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刘宏岳介绍,微动技术是一种无损的探测技术,探测不良地质体时,只需在地表安放探头,就可探测地下孤石、岩溶等。无损的微动技术具有无需人工震源、直接采集天然震动信号,对地表条件要求较低,小面积就可开展工作,不受电磁干扰等优势,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复杂的环境。
目前,此项技术成功应用到福州、厦门、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的地铁盾构施工不良地质体(孤石、岩溶等)探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