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2 星期六

中国非遗产业发展论坛福州开讲十大佬登台 泥人张第四代传人称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范璇妮

image.png

中国网福州11月27日讯(记者 胡光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非遗文化的自尊、自重,而不是盲目崇洋媚外!时下,不少年轻人甚至一些官员都觉得西洋乐等西方文化才是高大尚的东西,觉得本土文化土得掉渣!”“受西方强势文化入侵影响,现在年轻人往往推崇‘情人节’、‘圣诞节’等外国文化,却漠视‘七夕节’等本土文化”、“非遗文化艺术也要融入社会反映生活”、“弘扬非遗文化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并过媒体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尊重非遗文化的氛围,增加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这是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泥人张第四代传人、清华大学教授张锠在中国非遗产业发展论坛间隙,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抛出的上述观点。

在11月26日上午召开的首届中国(福州)世界遗产高峰论坛分论坛——中国非遗产业发展论坛上,十位坛主分别就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非遗产业的传承与创新,鞭辟入里作了精辟论述。

image.png

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民协原党组书记罗阳,在发言中警示我们:中国非遗文化在世界历史最长,入遗数量最多,但超过200年的品牌企业却屈指可数!每年国人出外购物达数千亿元之多,非遗保护不能只停留在“保护“二字上,只有让非遗文化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做到对非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张锠在论坛上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了泥人张几代人在彩塑艺术中辛勤耕耘和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工艺发展,展示了泥人张几代人创作的精美彩塑作品,听众不但了解到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光辉业绩,也深深感受到了泥人张彩塑艺术不但扮靓我们的生活,而且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情趣,还给中国艺术宝库增添了泥人张艺术这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技艺传承人朱文立在发言中揭识了中国五大名窑之首汝瓷的奥秘:汝瓷有两绝,配方绝,现代科学至今无法揭秘;窑变绝,两次窑变,中国其它瓷至今不能岂及。汝瓷的独特工艺成就了他成为中国名瓷之冠。

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陈辉发言揭示了中国传统雕塑的现代转化之路。他说,如何对传统雕塑传承和现代转化,把对传统材料的情感和传统技艺的掌握连接到时代的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之中,是天要思考并身体力行的。

image.png

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副教授周晓峰的发言让大家了解到,龙泉青瓷具有“人类非遗“的国际文化身份,在世界陶瓷文明的传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焦作师专美院教授杨峡在论坛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焦作搅胎陶瓷的历史、工艺和近20年的发展历程,他对搅胎瓷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北京世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鹏的发言,使每一个华夏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说,丰富的5000年华夏文化,凝聚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是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当代人的使命,就是如何创新发展非遗文化,是我们的非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福泽后代子孙。

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手工纸艺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袁博老师发言时提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不单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使者,而且其价值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为生活日用,匠心传承表现其更大价值。

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秘书长高占交在发言中认为,中国非遗艺术市场的春天来了,这个春天就是互联网十非遗+金融的电子平台。这个平台的名字就是文化产权交易所。他还说,非遗产品要想成为文化产权交易的主流产品,一定要具备艺术欣赏、投资、收藏的三大功能。他还强调,非遗文化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是唯一出路。这个艺术创新,就是不单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造型,还要有故事,有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文交所的电子平台上大显身手。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