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 星期日

福建日报:转型路上,如何讲好两岸故事

来源:漳州开发区官网 编辑:邱宏达

7日,参加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的两岸媒体人一路由东向西,在漳州市探访了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馆、双鱼岛体验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创业广场、海峡两岸影视制作基地、漳州博物馆等地,沿途如画的风景、蓬勃的景象,让两岸媒体人真切感受到福建发展的加速度。边走边看,不少项目触动了两岸媒体人,让他们对传统媒体的转型,两岸媒体的融合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徜徉花海,感受福建速度

漳州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誉,无论是正在打造的“五湖四海”,还是毗邻厦门的黄金海岸公园,都让两岸媒体人赞叹不已。

“即便是在发展速度最快的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我看到的也是蓝天碧海、繁茂花木,这说明福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十分重视。这种着力为民众打造宜居之地的做法必须点赞。”台湾中国时报社会地方中心执行副总编辑黄树德说。

“五六年前,我也来过漳州,这次再来,发现变化很大,软硬件环境都更加完善。”台湾人间福报业务部广告副理李照子认为,漳州的发展是福建发展的缩影,她希望多到福建各地走走看看。

从福建的发展速度,黄树德看到了媒体人的社会责任。黄树德表示,这几天两岸媒体人在探讨交流时,对媒体的社会责任谈及颇多,大家认为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两岸故事,让两岸民众消除误解,增进了解互信,这是新闻媒体人的责任。

福建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许多台湾媒体一直十分关注。黄树德希望今后能用多元的方式,讲述福建故事,让台湾民众更了解一个发展中的福建。

触摸科技,体验创新力

3D动画、体感游戏、虚拟现实……在漳州开发区招商局创业广场,两岸媒体人近距离触摸了一把新兴科技,并聆听了一场创业企业的沙龙分享会。

来自北京的爱果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虚拟场景为创业方向的科技公司。沙龙分享会上,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冷栋向两岸媒体人介绍了自己从北京南迁漳州的原因。他说,除了软硬件设施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无到有、由小变强,这里20多年的发展历程,让他感受到了一股创业人的蓬勃力量。

对此,许多两岸媒体人深有同感。“媒体融合时代,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说,就是一次创业的过程,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拔、愚公移山的精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采访中心主任陈海波说,新闻的传播载体日新月异,两岸媒体人都应当与时俱进,时刻保持着创新意识,善用新技术,才能让两岸故事传播更广。

沙龙分享会上,深圳泰智会总经理石宇介绍说,他们专注于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孵化体系,之所以落地福建,就是看中了福建的对台优势。“大陆的优势是市场广阔、产业链配套完善,台湾则有较完整的孵化育成体系,若能以福建为平台,加强两岸产业对接,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石宇的这番话让台湾指传媒社长游胜钧颇感兴趣。

对于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游胜钧认为是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在许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如果能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就能体现媒体的价值。”游胜钧建议,两岸媒体人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整合更多具有优质内容的媒介资讯,让新闻变成“芯”闻,服务两岸民众。

品味文创,探寻融合发展

“融媒时代,两岸媒体弘扬中华文化共谋发展”是本届海峡媒体峰会的主题,因此,文化的话题也备受两岸媒体人关注。

在海峡两岸影视制作基地宽大的摄影棚里,记者看到搭建了不同风格的场景,不仅能提供剧组拍摄,还将拓展观光旅游业。台湾万星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锦凤告诉两岸媒体人,海峡两岸影视制作基地由该公司与福建省电影制片厂合作创办,是两岸影视合作方面的一次尝试和突破,成立一年多来已陆续制作了几部剧作,未来将致力于推动两岸的文化产学互动交流。

在漳州市博物馆,当地著名雕塑家陈志光的《蚁王归巢》大型个展吸引了两岸媒体人的目光。一只只蚂蚁或大或小,有的成群结队、有的独自而行。陈志光希望通过作品唤起人们对小生命的尊重。“这几年,大陆的文创能力真是越来越强!”许多台湾媒体人称赞说。

“内容是本,文化是根。”内蒙古日报社社长王开表示,在融媒时代,无论采取哪种技术或载体,依旧是内容为王,而文化素养则决定了内容的优劣。他认为,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多元的,两岸媒体人既可以用新媒体技术来传播中华文化,也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开展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媒体先行”已成为两岸媒体人的共识。大家表示,既要积极探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道,也要发挥各自优势搭建桥梁,以媒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惊叹“生态+”

7日,参加媒体峰会的两岸记者在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漳州市中心城区联合采访。

在开发区探访双鱼岛建设规划情况时,两岸首个大型离岸式人工岛“海中造地”的奇幻,让许多媒体人惊叹不已,频频举起手机、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精彩。

在漳州中心城区“五湖四海”建设现场,万亩荔枝海、千顷西院湖等城市生态景观,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的和谐环境,让两岸媒体人不时停下脚步,称赞眼前“颜值爆表”的美景。

“漳州‘五湖四海’不是倡导自由自在、悠闲发呆吗?咱们也来拍张集体发呆的合影吧!”一个玩笑式提议,立刻引起大家响应。或坐或站、三五成群、双手托头……各式各样的“发呆状”,成为林海湖畔的另类景观。

这个场景也成为当天新媒体报道城市生态建设的最佳题材。不一会儿,跟漳州“生态+发呆”有关的文字、照片、短视频等,迅速在两岸媒体人朋友圈中刷屏。(记者 朱力南)

AR“潮体验”

“大家快来体验一下!这个既是AR技术应用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将来我们不妨考虑引入新媒体。”站在一台AR互动显示屏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俊本开心极了,他随意比划一下,显示屏上立马出现一张他踢足球的照片,更有趣的是,照片的背景是一座欧洲百年足球场。

7日,参加媒体峰会的数十名两岸媒体记者在漳州开发区招商局创业广场参观时,泰智会产业加速器总经理石宇展示了利用AR技术制作的产品,让大家大开眼界。

“相对于大家熟悉的VR虚拟现实技术,AR意思是增强现实技术,它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结合,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石宇拿着一款应用AR技术的互动拍照机举例说,它可以让体验者进入三维场景,在任何想去的地方“留影”,极具趣味性、互动性和真实感。

在一款头盔式AR眼镜展柜前,台湾联合报商业广告中心总监邓智元忍不住试戴了一番。他说,戴上眼镜后,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图像就呈现出来。画面中,体验者坐在一辆汽车的驾驶座上,AR智能眼镜不仅可以当你的导游,还能让你控制车辆。“太神奇了,大陆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台湾再不追赶就OUT了!”(记者 刘深魁)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