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高端访谈现场,非常高兴今天我们的直播间邀请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凯先先生来做客我们的访谈。陈教授,您好!欢迎您的到来!众所周知,您在我们中医药的创新方面有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成就,在此想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陈凯先:好!中医药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宝库和科学宝库,在今天可以讲,经过这一代科学家的努力,又有了新的很多发展,所以使得我们这个创新的宝库,又更加焕发出新的光彩,我举一些中药方面发展的历史。
大家知道中医药诞生在非常古老的年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在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当时中医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中药的研究怎么能够满足当代的需要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是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包含的成分比较多,所以:其一,其治病物质基础是什么;其二治疗疾病的机理什么,这两方面都说不清。
我们知道中药它什么方子,什么药材,但不知道其中含的这么多种的物质中哪一些物质是真正反馈治疗疾病的作用,很多我们还不清楚。另外,在治病的作用机理我们也很难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把它说清楚。所以,我们在中医药发展现代化这方面需要有更多这方面的发展。
同时,当代我们还面临着很多的疾病,还没有能够很好的攻克,还有很多疾病缺乏良好的药,所以怎么在运用中医药,包括针对当代所面临的一些严重的疾病发展出一些新的药,来有效为人的健康服务,更好的攻克这些当代面临的疾病。这些方面都是我们中医药在当代要继承、要创新向前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可以讲在这一方面我们中医药都已取得很大的成就。
今天中医药的面貌继承古代的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又不断的取得新的面貌、新的进展。我先讲第一个方面,我们中医药治病的物质基础和其治病费用机理这方面讲,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药其中的作用的物质被分析鉴定出来,越来越了解。同时对于其治病机理我们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我这里举个例子,我们魏琳院士所带领的团队,他们进行了很多关于心血管疾病这方面中药的研究,他们通过很多临床研究,很多基础的研究,越来越了解中医药中哪些成分对治疗什么样的疾病有作用。他们在临床上能有多大的疗效,疗效发挥的过程,作用的机制,从细胞的角度,从基因的角度我们怎么去认识,怎么去了解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陈竺院士带领的团队用中药的复方以及三氧化二砷的复方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了世界性的突破,但在过去对于这些药治疗疾病的机理了解不清楚。陈竹院士带领团队从整体的角度,从细胞的层面,从基因的层面系统的研究了砒霜在白血病的作用机理,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机理,使得中医药治病机理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像这些方面还有很多例子。
今天我们对中医药治病的物质基础,对中医药治病作用机制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得到了科学的内涵,更加揭示出来,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在中医药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做新的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代表是我们中医科学院的屠呦呦教授,她从传统的中医药的古籍中的记载,用青蒿来治疗疟疾。针对当时在六七十年代我们遇到的寻找抗疟疾新药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她根据中医药的记载,从中得到启发,从青蒿中提取了一个化合物叫青蒿素。这个青蒿素具有一个全新的、非常独特的化学结构,在其化学结构中有一个氢圆环,氢圆环中间还有一个过氧桥,其化学结构非常独特。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之后,发现青蒿是能治疗疟疾的一个有效物质,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就发现了新一代的抗疟疾的药。青蒿素这个抗疟疾的药在全世界引起重大的反响,也到非洲进行应用,在全世界已有上亿人次的应用,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在全世界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刚才我举到的这些教授,他们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使得这一类的白血病在临床上五年的缓解率能达到90%以上,达到临床的治疗,成为人类与癌症斗争期间第一个能够在临床上被治愈的癌症。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新药的发现,比如像禽流感等流行感冒这种危害很大的疾病也有很多中药和中药的复方,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功效。可以讲现在以中药为基础而发展起的西药也有很多新的药诞生,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在中药研究期间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我们对中药作用的机理、作用的物质基础、科学的内容、本质,我们了解的越来越清楚,另一方面我们利用中医的宝贵传统研发出很多针对当前的一些疾病的新的中药新药。
主持人:太棒了!咱们国家提出来一带一路,要将中医药带给这些沿线国家,惠及更多的百姓,您认为在我们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应该如何来做?
陈凯先:我想因为我们中医药是这样一个宝贵的、科学的宝库,这蕴含的很多啊,我们还要进一步发掘。同时,我们当代又面临着很多中医药发展的挑战,所以我们中医药必须要加强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研究,使得中医药更好的继承和创新。那么从中药的角度讲,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是我们要加强研究的:
从未来讲,一个是重要的资源。过去在古代呢,我们中药可以讲使用的量不是很大,大多数都是就近从自然界中采集,那么现在呢,像这一种方法,肯定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所以,现在我们也发展了很多人工的栽培、中药的种植,那么这个对于解决药材的来源、供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这样整个药材的来源,它的方式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药材的内在质量,什么样才能使得我们药材安全的?它必须是没有农药的残留,没有重金属的残留,没有其他的污染,同时呢,又希望它能够更多的保留或者提高它的有效成份含量,不要因为我们在现代化的话种植条件下,大规模的种植结果造成它在环境药效也发生变化,或者是减弱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我们当代还有很多中药在使用,现在濒临灭绝,越来越稀少,所以怎么使得我们中医药的资源能够持续发展、持续利用非常需要研究。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那么中医药的长远的持续的发展,就会遇到重大的问题。有的专家讲,将来如果中医药遇到问题,那肯定是由中药造成的,我们药材供给造成的。所以我想加强中药的药材供给,不但要保证它的来源,保证它的供应的数量,而且要保证它的质量,我想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加强对中药的内在的有效的物质、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它的作用的机理,这样一些科学的基础研究。我想这个呢,也是中药进一步长期发展,非常重要要解决的课题。
第三,我想就是我们一定要加强中药的新药的创制,这方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疾病迄今为止,无论是中药也好或者西药也好我们还缺乏非常理想的药,所以怎么样发展到临床急需的还没有好的药物来治疗的疾病,那我们就需要发展出更多更好的中药新药来。这个中间呢,我也特别想讲的就是中药的复方,我们怎么能够创造出一些新的更有效的复方,发挥中药的优势来对付当代的一些复杂的慢性疾病,我想这个是我们中药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四个方面,我想讲的就是中药的质量控制。化学药物或者生物技术物都是现代的药,他们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但是中药的质量控制,可以讲更加困难。因为中药多数是用中药的药材经过提取加工,这样形成的。那么说明含的成分比较复杂,这么多的成分怎么来控制它的质量,保证它的效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保证它的质量恒定,不能说你今天做的这一批是这样,下一批做的一批药成本又变化,这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我们中药要走向国际,要让美国欧洲一些发展国家,主流的医学市场,他们能够接受理解,那么我们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必须要过的关。过去我们中药出不去国门就是太复杂,成本搞不清,没有好的质量控制办法,所以我们怎么样加强我们的质量标准的研究,加强我们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使得能够确保中药的质量有效、安全。
最近大家也非常关心,是不是经常在流传中药有没有质量问题,安全性的问题。像现在讲到的马兜铃酸这个中药中间是黑的嘛,可能带来的一些毒副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在质量控制、质量标准的制定这些方面严格把关,建立一个系统的、先进的技术。
另外一个我想讲的就是中药的临床,我们的一个药品要能够上市场,能够提供给临床应用,要经过好几个发展阶段,其中一个发展阶段呢、研究的阶段,就是要经过临床的研究。经过基础的研究以后我们就要用到人身上,在医院上,在病人身上,让我们来进一步的验证,它的安全性和它的疗效,那么在这个阶段呢,对中药到底怎么来评价?可以讲还是没有经验的。
过去我们对这个中药它到底有没有效,临床到底怎么来判断,过去中药是缺乏这种系统化的、严格的、科学的方法。现在从西医上来讲,是有这个方法的。就是我们要有循证医学的方法来做临床的试验,现在在中药的新药研究中也吸取和采取循证医学的规范化的临床研究的方法。但是,到底是用什么作为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这一点呢还是个问题。我们目前采取的大体就是把西医对治疗标准的判断搬过来作为中药的标准。比如说,这个中药是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那我就把西医对心血管疾病有哪些标准,哪些指标,我觉得拿来的衡量你这个中药是不是有效果,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呢,如果是就按这个中药步骤给你批准。
这样一个方法当时也是办法之一,但也不能完全体现中药的特点和优势。因为中药的治病一方面是要治疗这个疾病,但是很多情况下,是辨证论治,是针对这个病人所体现的一种证,这个证是证据的,中医讲的这个证。比如说这个病人他有血晕症、气虚等,这个症还是与疾病有所不同,那他代表是一个病人的宏观的整体的状态。所以这方面如果能够取得效果,使得血晕的病人不血晕了,气虚的不气虚了,那应该讲这个中药还是有效,但是现在西医的这些临场判断的标准的,没有这些标准。
所以怎么样针对中医药的这些特色的优点,发展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这样一些试验方法也是我们需要探索的。
最后,我想讲一个中药现代化中间的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现代化的生产。我们现在现代化的生产,我们一方面要做到高度的自动化、精准,同时也要把信息的技术应用进去,对信息的集中控制它的生产的流程,控制它的质量。中药的过去生产是跟现代的药品是相反的,那他是用传统的工艺,生产的工艺比较旧、比较粗放,所以又影响它的质量,也影响它的生产效率。怎么样能够用现代的生产工艺来改造,将我们的传统中医药的生产方法,变成现代化的、精密的、智能化的方法,这也是中药研究中所需要解决的。
上面我一共罗列了,我考虑到的中药当前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需要研究这些领域和方向。
刚才你还谈到一带一路,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一带一路是习主席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所提出的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一个很好路径,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在这个中间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我想其中中医药传统医学可以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中国的特色,也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我想这方面是大有可为。所以我想,我们要从我们的医疗服务、医疗产品的提供、人才的培养、医学的交流,各个方面都要开展很多的工作。特别要加强,我们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通过一带一路把这些传播好。我想这些做好了,一带一路建设就可以加快推进,而且把中医药的宝库来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