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12月20日讯12月19日,为期三天的2017亚洲教育厦门峰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3000多位政商领袖、教育专家、著名学者以及教育机构的掌舵人汇聚一堂,围绕“捍卫教育绿色生态圈、构筑共享教育3.0”的主题,聚焦教育资源的价值最大化,积极探讨新的教育共享机制,推动教育产业实现新一轮的共同发展。
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中国教育全面迈入了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智能互联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更加紧密地与生活和生产接轨,新的教育形态与商业模式不断诞生,教育产业迎来了升级元年。
针对近来持续升温的教育共享热潮,本次峰会重磅推出“教育共享专场”,以峰会论坛和圆桌会议的形式,探讨“产品、服务、营销、品牌、模式”五个维度的全面升级,解决校长成长、师资培养、产品创新、机构盈利、成本管理等实际问题。
“教育对于改善民生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有望实现将全面升级。”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前党委书记王宝华认为教育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高等教育从大众化慢慢走向普及化,我们应该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助理中国梦的实现。
谈及教育本质问题,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副院长冯恩洪表示,中国的教育体系还存在着重大偏差,教育文化在社会文化中逐渐丧失影响力,学生的课业负荷和教育的质量不成比例。希望有道德和良知的教育人能挺身而出,教书比用书教更重要,适合学生的教育比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更重要。
冯恩洪还强调,教书应该掌握知识点和和试点、课型和题型,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等三个维度帮助学生就近发展,摆脱伸出手够不到的境地,转变成跳出来就能实现的实际目标。
对于十九大后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表示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具备“工匠精神”,主要是两方面,“工匠技术”,和“精神品格”,服务于“立德树人”的远大目标。针对如何培养工匠精神为国家培养人才服务,王佐书先生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诚信、质量、回馈社会”是办好培训机构的三个基本条件,社会贡献才是企业文化的最大体现。
教育部原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前司长孙霄兵也对民办教育的新形势做了全面解读,提出了民办教育人应该坚持党的建设方针和社会公益的新思路。
本次峰会由亚洲教育论坛、九州四海系共同主办,峰会期间还将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教育展”,以“精简、精准、精华”为特色,广泛展示国内外高品质教育项目和教学成果,体育与游戏类产品,文化创意类产品,以及精品教育品牌,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教育的互联互通。(林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