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2 星期六

福建启动第三轮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预期效益可超32亿元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林嘉昕

中国网海峡频道1月19日讯 福建省启动第三轮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将重点围绕“海带”“对虾”“东方鲀”3个种业,计划通过四年的项目实施,建设“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水产种业体系,届时可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2亿元以上。

未标题-1.jpg

1月19日,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的工程启动会上获悉,新一轮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围绕建设水产千亿产业,启动“海带品种创新与种苗繁育产业化工程”、“凡纳滨对虾品种创新与健康种苗繁育产业化工程”和“东方鲀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3个项目。重点开展种质资源库和良种选育中心建设、育种技术体系建设、良种生产体系构建、种业技术创新培训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

福建省是海水养殖大省,海水养殖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沿海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福建省提出建设10个百亿产业链水产品种计划。

“谁控制了种业,谁就掌握了产业竞争的主动权。”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柯才焕在谈及种业重要性时提出,在水产种业工程中,除了良种培育,还要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工程体系。

柯才焕说,要实现高效健康养殖,光有良种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技”和“良境”。“良技”就是养殖技术的创新与改进,“良境”则是要有优良的养殖水域环境。良种与“良技”、“良境”三结合,水产养殖业方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才有可能实现提质增效和安全生产。

福建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是本轮种业项目的承担单位之一,该公司董事长董志垵谈到,公司将通过建立海带种子库,做好海带品种提纯复壮、种质优选工作,建设海带种带海区保种场,保护海带优良种质资源。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拟建立与海带遗传育种中心配套的海带博物馆和2000亩海上良种创新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休闲观光渔业发展。

种业是渔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渔业发展必须种业先行。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2013年以来,福建省渔业种业快速发展,构建起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在国内国际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渔业种业。

2017年全省渔业种业产值50多亿元,水产养殖产值900多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黄鱼、鲍鱼、石斑鱼、紫菜、海带、牡蛎等特色优势品种的种业规模水平在全国领先。

本次项目启动,将推动福建省渔业种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

未标题-2.jpg

会上,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还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厦门大学、福建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海水鱼类苗种繁育科研中试基地等28家项目承担与支持单位授牌。(李永贵)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