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星期五

【网络媒体走转改】用镜头记录诗情画意的永春一都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林嘉昕

未标题-4.jpg

“新时代,新梦想”,中央省市十余家网媒走进永春一都镇

中国网2月6日讯(记者 周晓磊)5日,在二月第一缕阳光的洗礼下,由泉州网信办主办的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网媒新春走基层媒体团走进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永春一都镇。

 

一都镇距离永春县城约80公里,凭借当地特色文化“山歌对唱”、“酒文化”“美丽乡村游,2012年被评选为全省率先创建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三岭、苏合、仙阳三个村先后被列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岭村还被列入县级美丽乡村精品村,一都镇淳朴的自然农趣吸引四方游客,当地的老百姓搭上了旅游“快车”,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未标题-11.jpg

小游客在体验苏合村的特色项目  玩的不亦乐乎

未标题-8.jpg

人民网、中国网、新华网、泉州通、泉州网、大闽网、新浪等一行人同泉州市委宣传部网络办网络舆情科科长胡志春、一都镇党委秘书吴金灿、一都镇人大主席陈培臻一起穿过仙阳酒香古街

未标题-7.jpg

苏合村的树屋引人注目

「乐在苏合」

未标题-5.jpg

小游客在乡间一遍又一遍的玩跑跑卡丁车

未标题-6.jpg

小游客收获满满,手舞足蹈

“孩子放寒假了,一家人就选择出来散散心,挑了几个景区,我们最后决定来这里,刚和孩子体验卡丁车,中午还做农家饭,感觉真的很不错”泉州市区的颜女士说。

“快看,我捉到啦,好多好多的小虾”,不远处传来几个孩子欢乐的声音,她们光着腿在清澈见底的小池塘里体验了把捉小鱼小虾。孩子们看见记者吸引前来,拿起小桶里的战利品”与我们分享。

“我们今晚就是想来体验一把住在树上的感觉”90后的游客小黄告诉记者,“树屋是苏合村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一座座别致的树屋坐落在林间,推开窗就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到大自然,晨起有鸟鸣,午间可以坐在树屋的公共休息区喝茶聊天。来到苏合方能体会安静和悠闲,怡然自得。”

「食在仙阳酒香古街」


未标题-10.jpg

仙阳酒香古街特殊特色文化墙

未标题-13.jpg

酒香古街的酒艺表演广场表演酒道

未标题-9.jpg

年逾七旬的阿婆热情的吆喝游客来喝口茶暖身子

媒体采风一行人走在酒香古街上,闻着红粬酒香,抿一口皇菊,吃一口手工白粿,尝一嘴九层粿,简直妙不可言。

人如名、境如洗、街如景、水如灵、魂如诗,在入口处,酒香古街文化墙上,手绘地图、书法、彩绘映入眼帘。

据记载,雍正十二年,永春州在此设立“黄坂汛”,外来的官员、名仕、商贾接踵而至,携眷定居经商,建店铺做生意,连辍成街,有曲有直,足有一里长,两旁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骑楼式风格,店铺独具特色,商店鳞次栉比,贸易络绎不绝,一度成为繁华地,难能可贵的是至今这里仍保存较为完好,家家户户酿红酒,都能说出一些酒文化和酒规律,行成浓厚的红粬文化。由此形成了酒香古街。

“喝一杯红粬再走,喝一杯茶暖暖”热情的客商吆喝着,喝完一杯杯,小编还在回味意犹未尽的古街美食。

「唱在三岭」

未标题-12.jpg 

三岭村被列为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突出“山水”特色,对村里卫生环境进行了整治,建设人工湖,修建景观坝,沿湖建设栈道、观景亭,整个乡村环境焕然一新。环境改造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该村充分挖掘特色山歌,邀请当地的文化干部搜集、整理,通过会唱山歌的老人来“传帮带”,把山歌唱响。

走过铁索桥,穿过玻璃桥,在山间,在湖边,静静的望着缓缓而来的竹排,可以聆听现场版山歌,“溪水清清竹排贴,娘子京日不挽茶……”自然纯朴的两队男女深情对唱,竹筏荡起微澜,让人仿佛看到了闽南版的《印象·刘三姐》。

在三岭,伴随着山歌,每一点时间流动都有着丰富的滋味更迭。

“之前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唱了,现在我们通过会唱山歌的老人来传、帮、带,培养了一批会唱山歌的年轻人,把一都山歌唱响”一都镇党委秘书吴金灿告诉记者。

“接下来,一都三岭村将山歌文化融入进来,着力建设山歌文化广场、山歌演艺广场、山歌博物馆、山歌形象雕塑、山歌主题景观、丰富山歌表演形式,通过建设有内涵的美丽乡村,才会更加持久,才能更有魅力。一都镇人大主席陈培臻说。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