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2月10日讯 近日,受章汝先教授热情邀请,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香港中厦建筑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邱育章教授,北大博士后吴东进教授,龙岩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秋枫,央视导演朱卫东,央视记者杨晓密一行到漳平市溪南镇南柄村古民居观音厝实地考察。
“‘南柄李厝内,官坑方衍大,东湖十家内’”,这句明末清初的民谚,可见南柄村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南柄村地处深山涧谷,两边群山环绕,呈长条状。村中散布着很多依山而建清代古民居建筑。现存古民居38座,其中7座梯式上下层建筑风格在闽西实为罕见,这7座古民居中有2座保存较为完好,尤以申福堂更有特色。
申福堂又名观音厝,建造在南柄村双坑内,房主郑琴友,号大瑚,建于道光13年(1833年),占地面积2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房间幸存40多间,依山而建的梯式上下层建筑组合成一座大宅院。
邱育章教授一行在古民居观音厝里里外外,详细察看一遍,发现此建筑很有特色:山坳陡坡建房,最怕溜方导致意外发生,在建房时都会事先进行护坡石块砌层加固,整座古民居用9层石块高砌层护坡。土建半月形外围墙,开挖外围水沟,防止渗水影响后秀土的护坡(有5层石砌护坡),防止溜方,保护房屋和人身财产安全。另外,房屋周围水沟设计宽大(南方雨水多)排水通畅,不易发生内涝事故。梯式上层建筑依照民间地理风水习俗,传统布局,左右对称,六房一厅,土木结构。梯式下层建筑以排房左右对称,中间为厅,最大的特色是拥有现代流行飘窗设计风格。梯式上下两层三进三院组合成一座大宅院,不但提高了土地使用空间,同时也是依山而建古民居独特建筑形式。其屋顶飞檐翘角,石雕、砖雕、泥雕、彩绘的动物、花草、人物故事,造型生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门窗,门第,梁檩木雕,有的用浮雕,有的用镂空雕刻,雕刻精美,精致富丽。屋前屋后的风水林有上百年,种有香樟树、红豆杉、桂花树、山茶树、青冈树、凿子树等等。其中一棵香樟树树龄160多年,已被福建省古树名木挂牌保护三级。此座古民居又是在此出生成长的现代农学专家郑成木(1950一2004)故居。
邱育章教授此行是第二次来南柄村古民居观音厝修缮指导,并对古民居全方位提出了四点建议和指引方向:一是古民居要修旧如旧,根据实际情况分期修缮,逐步还原古民居原有规模;二是要自筹资金,先修缮屋顶保护规模,以点带面地带动全村各古民居的修缮;三是观音厝是郑成木故居,以他一生励志自学成材为榜样,可作为村乃镇的中小学生学习基地;四是时机成熟时可打造民俗馆,民宿养身旅游文化圈,逐渐形成产业链长期发展的思路。(郑春松 胡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