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载歌载舞,喜迎新春佳节
中国网海峡频道2月12日讯“草根儿的春晚,乡亲们的大联欢......”2月10日,旨在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活跃山村新春气氛的首届“都溪村晚”在泉州市永春县澎壶镇都溪村老年人协会广场举行,吸引了众多村民的驻足欣赏。据悉,为了观看这场首次在家门口举办的春晚,村民们早早就到戏台前聊天等候。
自筹 取消聚会捐经费
首届“都溪村晚”从最初提出、策划到演出仅仅用了15天的时间,在众多外人看来这根本不可能,可以都溪村乡贤苏永定、苏松柏、柯添来、梁守祝王文旭、苏昭雄等积极捐款捐物赞助下,3天的时间就筹集了5万元现金和价值9万多元的慰问物资,慰问物资在“村晚”开始前,集中对全村364名60岁以上老人慰问发放,乡贤的赞助现场赢得了老人们的不少赞许。
村里的老人们表示,往年大家都是逢春节大多是大吃大喝聚会庆祝,今年看到村里的乡贤和年轻人将省下的钱或赞助作“村晚”的经费,或作为慰问村里老人经费,这让社风民风随之返璞归真,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得到增强。村民柯添来则认为,近些年乡村里逐渐盛行的春晚,激发了更多群众内心的文化需求,更是给他们“上台秀一把”“圆个演员梦”提供了坚实载体,较以往文艺团体下乡送文化,村民被动接受文化服务,举办乡村春晚无疑要实打实得多。
村里大人与小朋友乐器合奏表演
共享 节目共享结对子
首届“都溪村晚”紧紧围绕“不忘初心永记党恩”主题编排节目,最后精选了25个节目参与演出。其中,都溪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了16个节目,内容涉及排舞、小品、相声、戏曲、歌伴舞、歌曲等,节目从家长里短的婆媳关系到农村新面貌,每个都源自于村民的日常生活,说的都是村民身边的人和事。
记者注意到,与其他村的“村晚”不同的是,首届“都溪村晚”与近邻的美山村“村晚”首次实现“共享节目”。在首届“都溪村晚”演出时,美山村党支部书记林中陆就亲自带领共享节目的演出前往演出、观摩。林中陆称,通过“节目共享”不仅加深了两个村村民之间的邻里感情,更丰富了演出节目的多元化,更实现了两个村“村晚”演出效果的“共赢”。
在参演了100多名村民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年仅5岁。
反响 为乡村“种文化”
“村晚”演出现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将“村晚”一次次推向高潮,台上演员倾情献演,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现场掌声不断。都溪村老人会会长苏荣太开心的说,“现在日子好了,村民们过年不能光吃吃喝喝,文化生活也要跟上。这出‘村晚’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增添了节日气氛,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让我们看到一幅美丽和谐文明幸福的画卷在都溪村徐徐展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我们都溪村的面貌在全体村民的支持和参与下必将日新月异,所以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迎头赶上。”泉州晚报社记者、泉州市市派都溪村第一书记丰晓飞表示,“都溪村首届村晚”从表层上看,节目大多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群众参与率高,成为乡村独特的文化景象,甚至成为乡愁记忆的活化石,不仅是对传统乡村美学的继承、接续和更新,而且通过这样的形式,丰富了乡村的公共文化供给,成为乡村“种文化”的例子。从深处讲,可以说我们都溪村首届“村晚”已不单单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目前实现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载体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他认为,举办此次“村晚”也是希望能把“乡村春晚”成为都溪村的新年俗,让村民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让乡亲们在其中得到快乐,感受到幸福。(林冰冰)
花絮:
姐妹同心传递快乐 节目共享欢度春节
在后台,记者看到到准备上台表演节目的阿姨们不停地喝水。“在乡亲面前表演节目还是第一次,有点紧张,但很开心。”从美山村过来都溪村表演节目的许阿姨向记者说道。
记者从一同表演的林阿姨口中得知,51岁的许阿姨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几乎每天都来和大伙一块练舞。“如果没有她,我们这个舞蹈是跳不成的,她每次都能把我们聚集起来,只要不下雨,我们都会在广场上练舞。”林阿姨兴奋地向记者说道。“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很热闹,对于我们村民来说是很值得高兴了。”
县城赶来“凑热闹” 过节要有“仪式感”
43岁的周阿姨,家住永春县城,她的丈夫是都溪村人,得知都溪村要举办晚会,特意前来观看。“现在不用说年轻人,就连我们这些中老年人也是到哪里都低头看手机,其实这样的活动真的挺好的,现在年味似乎有点淡了,过节和平时一样都是玩手机。在村里面办‘春晚’,对我们来说很新鲜。”周阿姨也觉得,大伙能放下手机,一起排练个节目,增进情感,也是给这个年增点色彩。
23岁的小苏,工作刚放假就回来外婆家。小苏每年都会回都溪村看望外婆,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外婆家看到有这样的活动。“对于村民们来说,这样的活动是很值得鼓励的,我们年轻人在大城市工作,可能觉得不稀奇,但是在乡村不一样,总要有点期待的。过节总要有点仪式的,其实对村民来说,看晚会就是一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