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要怎么走?
福建充分利用“数字福建”建设所积聚的强大能量,大胆改革创新,闯出了一条大数据发展之路。一幅幅“大数据”助推福建乡村振兴的鲜活画面,正在八闽大地徐徐展开——
打开系统,贫困户基本信息一目了然,各级扶贫部门的信息更新和实时共享,让扶贫工作从“漫灌”转变为“滴灌”;
轻点鼠标,一组由温度、湿度、光照组成的气候参数就传到电脑终端,棚里的果蔬要“吃”多少营养,全由数据说了算;
连上网络,以往烂在田间枝头的农村“土货”,嫁接电商,进了城,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帮手……
大数据,福建有这样的传统。
在闽工作的17年半时间里,习近平同志对“三农”工作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福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如在2001年他就强调,要根据市场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大数据,福建更有雄厚的底气。
18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省长任上就着眼于未来,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战略。他还亲自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亲力亲为,大规模推进福建信息化建设。
千年来负山舐海、土瘠民贫的福建,就此成为新世纪数字浪潮的先行者。
18年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已成为战略共识。
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幅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福建三农发展。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提出,福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久久为功,福建三农交出了可喜的成绩单,也展示着勃勃生机:
全省已创建1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5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154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实现了全省贫困县农村电商示范工作全覆盖;
2017年全省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30人增收752.8万元,人均增收约3230元;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福建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562.3亿元,全省共有189个淘宝村、24个淘宝镇,阿里、京东、苏宁等龙头企业在福建的农村电商月交易量超过100万单……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民建中央《应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课题调研组历时3个月,从开题论证到兵分三路走进八闽大地,先后召开省、市政府部门座谈会11场,深入30多个县(市、区)近百个乡村,与企业老板、基层干部、农民兄弟谈网络、聊生产、话市场,形成了近200万字的调研笔记,深深感受到了“大数据”给福建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遇,感受到了这些探索与实践所承载的现实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