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3月27日讯 “一吨塑料可以变为600公斤柴油;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提炼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垃圾就像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可以让资源重新归位,这就更需要社区居民的参与……”昨天碰到李文选,他竟然向我们当面做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宣传。
1999年,李文选从中石化荆门石油化工总厂调进福建厦门石油分公司,从炼化企业调到销售企业,干的还是他的老本行——基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负责加油站新建、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17年间,他经手施工现场管理的加油站近两百座,站站安全管理有条有理。2017年5月份,因企业改制,老李内退离开了工作岗位。
企业改制原因,自己提前内退,似乎是对他自己的一种“打击”。可不是吗?说我年轻?已经57岁了,说我老吗?我还“活蹦乱跳”,会干很多事呢?
其实,老李从内地来到厦门后,他引以自豪的是,厦门城市文明建设、厦门社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他自觉很“年轻”,会干点实事的。他家住在厦门市湖里区员当街道岳阳社区,2017年9月份,该社区的垃圾分类管理需要招聘督导员,他报名参加岗前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数据,他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通过一个月的培训,10月份他正式以“社区垃圾分类管理督导员”身份上岗了,他逗笑自己,“开始二次就业了。”
“督导员不仅是社区垃圾分类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在家时更要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他对自己妻子说:“绿色的放厨余垃圾,黄色的放其他垃圾,蓝色的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放红色的桶……”
妻子很配合他,每天对自家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已经成为一种自觉。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老李对自家垃圾带头进行分类投放颇感自豪。
如今,老李从事社区垃圾分类管理督导工作已经半年时间了。他督导积极,指导温馨,他每天用3个小时来做这项工作,上午7时至8时半,傍晚18时半至20时,他耐心指导那些没有按照规范对垃圾分类的社区居民,进行手把手指导。他对那些一时没有适应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交谈式的意见交换,什么利国利民啊、废物利用啊、益在千秋、利在民生啊等等“高调”他随口说出,让人感到温馨的是,他会亲自动手,不厌其烦地把那些没有分类清楚的垃圾一袋一袋重新理顺分类,让当事者现场学会分类。
“您好!下次请在家先做好垃圾分类,再来投放,好吗?”那天,老李拆开一个刚刚投放的垃圾袋,将混装的垃圾重新分类后,热情地提醒着当事者。
看似“啰嗦”的老李督导,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岳阳社区居民吴女士说,扔垃圾时我看到一旁站着李督导,一开始觉得不习惯,久而久之也就好了,“现在全家人扔垃圾的时候,都会自动分类了。”
老李认为:对社区垃圾分类进行督导与检查,目的是让社区居民更加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更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通过督导,让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形成了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氛围,居民参与热情高涨了,生活方式就也更文明、更环保了。
老李对垃圾的分类越来越上手。他看到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越来越强,很是开心。作为楼栋小组长,又是一名党员,老李平日热心用行动带动居民做好垃圾分类,还鼓励他们向“垃圾分类示范家庭”目标努力。(胡光华 张小巧 黄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