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端午节,厦门泛太平洋酒店二楼会议大厅召开了“博爱社工驻官任社区服务外籍人士三周年答谢会”,在一群不同肤色的外国朋友中间,端坐着一位天庭饱满、浓眉上扬、目光炯炯有神的中国人,他就是邱仲潘。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智能系副教授、厦大信息与网络中心副主任、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副秘书长、思明区政协常委。周围坐着的是他的研究生和学生,他的节假日除了单位值守和孜孜不倦的加班加点、参政议政的活动之外,常常是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度过的。
教书育人、爱生如子
Sando来自卢旺达,是邱仲潘老师的第一个外国研究生。刚刚到达厦门的时候,Sando因为气候和饮食不适应,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水肿。邱仲潘赶紧打电话询问熟悉的医生朋友,亲自带她到翔鹭闽南古镇的吴医生那里,吴医生感动于他们的师生之情和国际友谊,没有收取一分钱费用。
宋智军是邱仲潘从龙岩开发区挂职回来之后接收的第一个研究生,现在已经是南京某个军事研究所的骨干。一次小宋需要在第一医院做一个鼻腔手术,他的父母远在山西农村,没办法前来,邱仲潘让夫人代表小宋的家属签字,在手术室门口值守,给他做好吃的东西。这样的故事真是不胜枚举……
从1993年开始,邱仲潘翻译和编写了一百七十余部专业图书,任何一个较大规模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他的作品。自从带研究生以后,邱仲潘非常重视给研究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编写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书箱。这些图书陆续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让同学们信心倍增,现在他们中有的人已经走上了独立创作之路,比如宋智军工作之后就出版了《深入浅出大数据》一书。
无论工作多忙,邱仲潘总是保证每个星期有一个时间段是留给研究生的。同学们一起品茶交流,不仅了解研究生的科研、学习情况,也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心理变化。有一次邱仲潘在翔安校区工作之余,突然从微信朋友圈发现王水德同学最近连续做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梦,担心其是不是毕业论文的压力或者找工作的压力造成,回到本部后立即把小王邀请到办公室谈心,带他去见了心理医生,通过专业方法帮助他调理疏导,使他渐渐平静下来。
在行政工作中,邱仲潘也非常重视勤工助学岗位的育人功能。刚刚转入信息与网络中心副主任工作时,邱仲潘到翔安校区调研,发现那里工作人员少、服务范围大,就提出利用勤工助学岗位培养一些助手,既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让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一些网络和信息知识。药学院的徐飞是其中一个勤工助学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做的就是网络和信息化的业务,现在已经初具规模。
关婉瑜是他的全校选修课《IT企业文化》的学生,在2015“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中,关婉瑜找到邱仲潘,请他指导《“苏”霞拂绣衣——苏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项目。通过努力,这个项目在来自全国220所院校1572个团队的146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百强团队称号,邱仲潘获得全国百强团队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参政议政、关注民生
邱仲潘于2001年加入九三学社,一进入民主党派就积极参政议政,积极从事宣传工作,曾经连续八年被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曾经担任两届厦门市政府机关效能监督员。2011年,邱仲潘成为思明区第七届政协委员,他的第一次提案就得到关注,在厦门晚报上面做了报道,也成了当年的重点提案,为推动智慧思明的建设出了一份力。
除了专业领域,邱仲潘也非常关注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的热点。例如厦门薛令之墓的异地迁建一事,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经过邱仲潘等人的大力推动,现在已经初步落实,政府同意在安兜山给出一块地,建设薛令之纪念公园,让两岸和全球薛氏有一个寻根问祖的地方,让厦门的“南陈北薛”文化有一个清晰可见的脉络,让廉政教育多一个好教材。再如,民办教育和外来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邱仲潘也曾经有专门的提案。
作为教师,邱仲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讲座,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厦门市图书馆和思明区政协联合举办的政协讲堂,第一讲就是邱仲潘主讲的《移动互联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厦门市社科联和厦门市信息协会的社科科普周讲座,邱仲潘已经讲了3场。厦门电视台的TV透和思明政协讲坛也常常可以看到邱仲潘的身影。大量的讲座也促使邱仲潘扩大了自己的兴趣面和研究领域,2016年,邱仲潘的《IT企业文化》一书在厦门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比中获得三等奖。最近,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2016年是政协换届之年,邱仲潘被评为第七届优秀政协委员,在思明区政协第七届五次会议期间推出的“借力厦门科技社团推进两岸信息产业交流与合作”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在第八届思明区政协第一次会议上,邱仲潘被推举为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并且当选为政协常务委员。邱仲潘委员提出的“加强金砖国家会议期间思明区信息安全工作的建议”和“联合建设众创基地,推进两岸深度融合”两个提案已经立案,2017年5月下旬,思明区公安分局专门派三位警官前来报告提案办理情况,期待邱仲潘从专家角度助力思明区网络安全工作和网络安全法落地工作。
龙岩是邱仲潘的故乡,也是他12年前挂职锻炼的地方,挂职结束时,闽西日报曾经有《红土地蓝海洋的真情使者》一文专题介绍了他的工作。十几年过去了,邱仲潘仍然常常挂念这片土地。2017年4月27日,闽西日报图文并茂做了报道,“厦门大学加强与龙岩的校地战略合作,该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利用‘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产学研协同创新科研成果,助推龙岩经开区(高新区)坎市民生工程建设。”
官任社区是邱仲潘生活了二十年的社区,一次政协视察官任国际社区时,主席介绍了邱仲潘是厦门大学老师,英语非常好,翻译了一百多部著作,居委会主任和书记立即邀请邱仲潘多多抽空参加社区的中外交流活动,邱仲潘满口答应。从此只要有空,邱仲潘就会在社区活动中出现,做一个开开心心的义务翻译,做中外文化的连心桥。(翟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