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茶之乡”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挖掘当地特有的红皮糙果油茶和小果油茶树植物资源,打造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发展特有植物的富民路,使之成了农民创收致富的“摇钱树”。2017年,这个县的两种特有油茶产品产值突破2800万元大关,有力推动了尤溪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成野生红皮糙果油茶科普园
位于偏远的尤溪县中仙乡吉安村的300多亩的红皮糙果油茶,俗称大梨茶。
这种油茶树原来只在尤溪周边地区有零星的分布,且大多是野生的。像吉安村这样连片成规模种植的野生红皮糙果油茶,在福建乃至全国都非常罕见,是尤溪县的特产。当地的农民介绍,与普通油茶林比,红皮糙果油茶的树形高,树皮红色,嫩枝无毛,叶片大,采收方便,树摇一下果子就掉下来。
据林业专家介绍,红皮糙果油茶与普通油茶的最大区别是花和果实。其果实秋后成熟,成浅褐色,表皮十分粗糙,直径达6-10厘米,是普通油茶果的数倍,能长成高大的乔木,种子含油丰富;它的价值非常高,按现行市场价每公斤茶油能卖到200多元,相当于一般油茶油的两倍;它可辅助治肠炎、胃病,效果非常好。由于它是很有价值的观赏植物和油料植物,野生资源数量十分稀少,故现已被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这几年,随着尤溪油茶产业的持续科学发展,红皮糙果油茶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激发了中仙乡吉安村林农对红皮糙果油茶林低改的积极性。2013年,这个村成立了尤溪县吉康大梨茶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打造红皮糙果油茶基地。由该合作社加农户对这些红皮糙果油茶林进行改造,将原先荒置、管理粗放、投入少、靠天收、产量低的状态,通过科学技术进行低产改造,进行集约经营,大大提高了它的产量。如今,这片野生红皮糙果油茶成了当地村民创收致富的“摇钱树”。
同时,该合作社与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合作,建立了种苗繁育基地,以科技为支撑,进行人工育种,大规模进行推广种植,3年时间新植了大面积的大梨茶,经济效益可观。
目前,在尤溪建成的福建省首个野生红皮糙果油茶科普园,成了全县现代油茶产业的科学研究基地。2017年该基地亩收入达8000-10000元,产值达300多万元,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尤溪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小果油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坂面镇是尤溪县的特色小果油茶种植大镇。这几年,该镇通过油茶林低产改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全镇油茶林农发展油荼的积极性。他们把油茶以种植为主转变为改造为主,对林相不整齐、大部分老化衰败的林分,直接采用优良品种进行更新造林改造,大力营建优质高产油茶基地。仅油茶林农陈承茂的蓬莱油茶合作社所进行的低产油茶林改造面积就达1300多亩。
该镇通过以点带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开展油茶技术咨询和服务,普及油茶种植技术等,使油茶林农掌握了油茶生产开发的新技术,成了“土专家”。林农按照“良种+良法”的要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品种配比、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开展抚育管理,确保高产稳产,全镇小果油茶产量高,亩产油达50多公斤,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坂面镇通过特色小果油茶林的低产改造,建立了科学研究基地,小小油茶树成了油茶林农增收致富的“摇钱树”。2017年,全镇1.2万多亩小果油茶林,油茶产值达2000多万元,户均增收1000多元。2018年,这个镇的小果油茶产油可达25万多公斤,全镇油茶产业产值可突破2500万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