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星期四

助力乡村振兴 决战脱贫攻坚 福建省召开“千企帮千村”工作会议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廖建敏

中国网海峡频道4月28日讯

专题会议:部署“千企帮千村”  

4月28日,福建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扶贫办、侨联、农发行福建分行和省光彩会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千企帮千村”工作会议。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雷春美,副省长李德金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薛卫民出席会议。  

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国,省长唐登杰,省政协主席崔玉英委托,雷春美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福建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广大民营企业家、各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表示敬意和感谢。她强调,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广大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各级统战、工商联、侨联等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以“千企帮千村”行动为载体,明确目标任务,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突出精准对接,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基层群众积极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力量支持;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主动靠前服务、注重典型引领,确保行动取得实效,让企业满意、群众受益,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德金要求,在当前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为“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要突出精准,帮到点上、落到人上,做到一户一策、对症下药、靶向发力、精准落实,增强帮扶实效;要注重提升,进一步开展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综合施策提升贫困村、贫困户造血功能,确保贫困人口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要强化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千企帮千村”等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做一件事成一件事。  

会上,省扶贫办主任黄书荣、农发行福建分行行长王京春分别总结了“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金融扶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张性魁,泉州市工商联副主席黄振骞,莆田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晓红分别汇报了“百企帮百村”工作开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如何开展“千企帮千村”工作进行交流发言;宁化县河龙贡米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城,省总商会副会长、青年闽商联合会会长、鸿星尔克董事长吴荣照分别介绍了企业和商会帮扶经验;霞浦县盐田畲族乡西胜村村支部书记钟建华、连城县莲峰镇姚坊村第一书记郑芷分别介绍了贫困村脱贫经验。38家商会和20家企业作为代表与全省57个贫困村现场签约,帮扶企业与商会从2018年至2020年,将灵活运用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或探索其它灵活多样的帮扶方式,以务实举措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进程,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会议要求,要压实工作任务,抓好任务分解,细化工作方案,确保今年9月底前完成所有下达的企村对接任务,12月底前全省新增500家以上企业(商会)帮扶福建省500个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或有贫困人口的村,使参与扶贫的企业(商会)和帮扶村数量各达到1000个以上。要强化工作措施,通过产业扶贫、商贸扶贫、教育扶贫,通过农技培训、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增强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工作协调,及时协调处理好工作开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上下联动,并建立督查反馈机制,体现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体现全省统一战线人士的有效作为。  

会议由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家荣主持。以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统战部(党群工作部)、工商联、扶贫办、侨联、农发行负责同志,部分参与“千企帮千村”的商会会长、民营企业家、村(居)代表等共300多人参加会议。  

企村结对:多种方式精准扶贫  

福建省“千企帮千村”工作会议旨在动员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踊跃参与脱贫攻坚战,巩固和提升“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成果,进一步凝聚全省统一战线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据悉,福建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已有646家企业、商会挂钩帮扶650个村,帮扶贫困群众2.49万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4亿元;农发行福建分行已累计提供精准扶贫贷款7.69亿元;省侨联连续五年开展“百侨帮百村—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动员257个侨联组织(侨团、华侨)与212个村结对帮扶,共帮扶5100个贫困侨户;圣农集团、春伦集团还被全国工商联评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在“百企帮百村”行动基础上,今年福建省进一步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为明后两年持续巩固扩大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福建省青年闽商联合会会长、鸿星尔克实业董事长吴荣照表示,鸿星尔克在深入泉州横口乡、宁德崇儒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实际,结合自身产业背景,制定了以慈善帮扶、产业带动、促进就业等为主的精准扶贫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深切地体会到,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树立‘授人予鱼,更要授人予渔’的帮扶意识。未来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更多用产业和市场实现内生式脱贫的方式。  

宁化河龙贡米公司也提出了产业扶贫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政策科技扶持与资金农资支持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支持广大贫困户种植河龙贡米,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等方式,化繁为简,帮助贫困户学习新技术、分享新信息、掌握新技能、创造新生活。截至2017年底,累计培训种植户3600人次,全县420户贫困户直接受益,帮助57户实现脱贫致富。宁化河龙贡米公司董事长陈文城表示,今年,公司还将增加种植1万亩,对160户贫困户从种子、农资、收购价格等方面进行扶持。  

西胜村位于霞浦县最西部,是一个集老、少、边、贫为一体的老区基点行政村,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西胜村村支部书记钟建华介绍,根据贫困村的特点,厦门永同昌集团帮助该村整合当地资源,开发红色生态休闲旅游,带动贫困人口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经过三年的努力,全村所有贫困户于2017年年底已全部脱贫。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先后完成西马老区公路建设、造福工程点地质灾害点整治、革命旧址修缮和葡萄观光园木栈道建设等,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同样位于革命老区的连城县莲峰镇姚坊村,村集体耕地少,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村财薄弱。该村第一书记郑芷表示,目前,该村已被列入2018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整治村名单,获财政奖补资金开展民生项目建设;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华春拟向该村捐赠50万元用于公益扶贫建设项目;省清洁保洁行业协会、省太阳能光伏商会也拟为该村环境整治、光伏扶贫、太阳能路灯安装等提供指导和帮助。当天,省工商联副主席单位、福建弦德集团及福建女企业家商会还与该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助力姚坊扶贫大计。  

脱贫攻坚:各地有妙招  

福建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各级统战部、工商联、扶贫办周密组织、精心安排,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支持、通力协作,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2017年,福州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动员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企业和商(协)会通过各种渠道捐款超过2500万元,用于支持该市精准扶贫、欠发达乡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和甘肃省定西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2018年2月27日,福州市正式启动“榕商助推乡村振兴示范村战略行动”,拟由福州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海外乡亲筹措资金,首期对接支持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用于乡村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支持、技术输送、人员培训等,以此为契机,带动一批乡村振兴项目的建设。在确保完成福州市新增80个帮扶村的任务的基础上,“榕商助推乡村振兴示范村战略行动”将成为该市精准扶贫新的亮点。

莆田市2016年启动“精准扶贫——莆商在行动”活动,近两年来,全市民营企业家共为88个贫困村累计实施帮扶项目120个,落实资金7000多万元,帮助1201户、4000多名贫困人员脱贫,2017年底该市88个贫困村已经全面实现脱贫。  

在脱贫攻坚期内,莆田市计划开展“精准扶贫—莆商再行动”活动,进一步引入该市82个商会以及县区级异地商会,加入“精准扶贫”结对帮扶88个贫困村工程。对加入帮扶工程的商会组织,将根据帮扶意愿和规模大小进行“组合”搭配。  

截至目前,泉州市县两级发动参与企业和商会874家,结对帮扶贫困村数473个(含晋江“四帮四扶”非建档立卡贫困村),企业实施帮扶项目1889项,落实帮扶资金19162万元(含四帮四扶、万贤扶千户、百企进百村助老敬老),受帮扶群众23263人(含四帮四扶、万贤扶千户)。泉州市还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针对空壳村解决村财收入来源问题,结合村特色产业和资源,通过探索以资源有效利用、项目注入、产业带动、混合经营等发展模式,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帮助贫困村提高集体收入,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厦门、漳州、宁德、龙岩、三明、南平、平潭等市、实验区工商联也都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厦门市发动恒兴集团、永同昌集团、福信集团等知名企业,以及厦门平和商会、厦门大田商会等多家商会,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结对帮扶落到实处。2017年下半年厦门市工商联还承担了帮扶甘肃临夏州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任务并圆满完成。

漳州市则根据民营企业规模、产业等不同特点,开展了产业带动、公益捐助、合作开发、帮助自立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全市共有33家企业(商会、协会、合作社)结对34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共投入近1000万元。  

宁德市则注重发挥当地产业白茶、旅游业等产业优势,实现由“外界输血”向“自主造血”的转变。截至2017年底,省、市34家企业(商会)与3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项目60多个,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直接受益贫困人口近1300人。  

龙岩市从2016年起开展“红土同心•民企帮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动员63家企业(商会)与该市55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行动,突出产业帮扶,抓好合作帮扶,开展助学帮扶,鼓励捐赠帮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明市围绕“造血液”,抓产业扶贫;围绕“促增收”,抓就业扶贫;围绕“拔穷根”,抓教育扶贫。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参与扶贫行动的企业(商会)124家、结对帮扶贫困村101个,累计争取和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  

南平市则通过引导民营企业推广村企合作模式,帮销、推广扶贫村农特产品,开展智力帮扶,开展公益捐助,安置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员就业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同时,号召各商会组织充分发挥会长、副会长企业和圣农集团等“明星民营企业”的表率作用,也是亮点之一。  

平潭综合实验区则形成了独有的“361”工作模式,即凝聚“三种”力量、创新“六种”模式,实现一个目标。下一步则将结合乡村旅游业、特色优势产业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家政服务等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等形式,强化产业扶贫。(胡光华)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