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讯 如果说保护好青山绿水就留住了乡村的“根”,那么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则是守住了乡村的“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惠安县度重视文化引领,通过盘活阵地、厚植文化、人才支撑,努力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致力打造留住“根”、守住“魂”的秀美乡村。
文化阵地“全域覆盖”
螺城镇东关社区、螺阳镇洋坑村、黄塘镇省吟村……去年,惠安县首批20个村(社区)“惠安县公益性青少年校外艺体培训点”正式授牌。目前,相关各村都在常态化开展乒乓球、书法、画画、篆刻、象棋、南音、舞蹈等等各种免费艺体培训。“这是我县从政府层面对民间自行开展的青少年活动进行授牌,并给予资金奖励,旨在进一步丰富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培训点全部“高配”,不但是公益性、建于校外的免费培训辅导机构,还需配备独立固定的培训室(场所)、稳定的辅导教师、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和必要的教学工作制度。
这只是我县推进文化阵地建设的众多举措之一。
近年来,我县按照“阵地基本完善、功能基本齐全、网络基本覆盖、资源基本共享”原则和要求,建好用好用活各类设施阵地,夯实农村文化服务基础。统筹整合1000多万元资金和项目,高规格、高水准推进示范点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综合体”。同时,盘活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农村大戏台、闲置古大厝等各类资源,建设一批村级公益性青少年校外艺体培训点,培育一批 “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
民间文化热情高涨,文化建设成为群众自觉。山霞镇乡贤筹集300多万元建设农家民俗馆和农家艺术馆,每年吸引游客数10万多人次;小岞乡贤集体捐资建设国际性艺术馆小岞美术馆,成功举办大美小岞—2017全国油画名家教授写生作品展览和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乌油画联展等。
此外,还新建了一批“百姓书房”示范点,增设20台流动文化舞台车,投放30台电子阅报机,开设13个零收费、零门槛村级群众免费艺术培训班,打造“你选书·我买单”读者免费借阅APP,通过图书馆、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推出一批免费电子书籍,使百姓足不出户享受文化大餐,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化发展“好戏连台”
每年,“三下乡”文艺演出、青少年儿童新春联欢晚会、“芳草之夏”戏剧展演、乡村广场舞大赛等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总是如约而至,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
每年,风情万种、魅力无限的惠女风情表演小分队,定期开展惠安木雕、惠女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活动,将 “惠女、惠雕、惠建”传统文化品牌推向世界。
每年,数百场“一村一品”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几乎吸引了全民参与,城乡上下为之热闹非凡。各村乡土民俗活动内涵深厚、韵味独特、各具特色:崇武镇常态化举办铁罗汉茶、崇武鱼卷等惠安特色美食制作技艺和惠女婚嫁风俗展示活动,净峰镇组建的7支民间惠女南音队唱响“惠女”“南音”两大非遗,东桥镇定期举办渔家文化节,开展挖牡蛎比赛、渔家角力等民俗活动……2018年以来,全县已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300多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地制宜、继承传统、适应时代、培育特色,秉承着这一原则和要求,惠安县深挖民间民俗文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文化惠民的阳光普照惠安大地。
同时,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开展“家+文化”“身边故事、共同铭记 ”“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等活动,评选“最美家庭” “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 “我身边的好人”等典型,建设“惠风传统家训展示馆” “惠安身边好人主题展馆”,通过挖掘好故事、好典型,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开展优秀村规民约评选征集活动,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四会”,大力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失信失德、黄赌毒等陈规陋习。至目前,全县有213个村制定村规民约,198个村建立“四会”,乡村民风焕然一新。
文化队伍“人才辈出”
让百姓都享有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离不开专业艺术家,也少不了田间地头的“文化能人”。近年来,惠安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队伍主导、普遍参与”原则和要求,持续加强文化人才配备,不断壮大村级文化队伍。截至目前,惠安县拥有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28人,专业和民间剧团15个、人员500多人,县文联各类协会16个、会员近2000人。
今年1月,惠安县还成立了县文艺志愿者艺术团,整合乡土文化能人、退休教师等社会文化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其中,崇武镇依托民间文化能人,建立全市第一个镇级文化发展促进会,旗下民间社团32个、会员2000多人;螺阳镇自发成立夕阳红艺术团和农民歌唱队,每年举办活动上百场次。
同时,将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业余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等体制外人才队伍纳入全县公共文化人才培训规划,纳入全县人才工作服务对象,每年举办全县性培训,并在职称评定、政府奖励、支持资助、社会荣誉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实施“人才港湾”计划,选拔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注重发挥文艺名家传帮带作用,推动青年人才逐步成长为各文艺门类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