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柘荣:背靠产业,脱贫致富提了速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雷炜华

近年来,柘荣强化村企合作,通过产业扶贫长效造血,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使得脱贫取得成效

五月的柘荣,生机勃发,处处洋溢着村企合作、产业扶贫给乡村带来的活力。访村进企,一个个产业帮扶项目落地生根,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近年来,柘荣县的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696户5657人,减少到目前的17户61人。

柘荣经济总量小、基本财力弱、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发展难以持续……面对诸多困难,如何念好产业扶贫致富经?

“我们整合三农资源,持续探索深化符合县域发展实际的村企合作脱贫攻坚之路。”柘荣县委书记郭宋玉说,“年初,我们就着力瞄准特定贫困群众,进一步强化村企合作,通过产业扶贫长效造血,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随着村企合作纵深推进,柘荣县“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该县培育出10家精准扶贫示范社、8个精准扶贫典型示范村,打造了英山乡凤洋村全省产业扶贫示范点、际头“五姐妹”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村企合作模式,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

“凤洋模式”精准对接帮扶

柘荣素有“中国太子参之乡”的美称,做足“一根参”文章成为柘荣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大重点。

“等到六七月份,参就可以采收了。”日前,柘荣县英山乡凤洋村贫困户陈岩荣高兴地说。

因病因残致贫,曾是陈岩荣心中的一个郁结。“今年柘参种业继续结对帮扶我,由他们无偿提供种苗、化肥等,我负责种植,收获后按照市场价回收,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陈岩荣说。

2014年,英山乡积极推进村企合作,引进福建柘参种业有限公司与凤洋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接共建,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让贫困户看到了脱贫的曙光。

如今,在英山乡政府协调帮助下,村民积极与柘参种业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收入得到保障。农闲时,还可到合作社务工赚取生活费。

“根据不同群众个体的意愿,采取不同的帮扶方式,或委托种植,或入职企业,或自主经营,并在政策、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指导扶持,让贫困群众有了更多选择。”柘参种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英山乡凤洋村还与西岸生物公司联合制定了产业精准扶贫方案。凤洋村与西岸生物联手,由村里流转1100亩村集体土地给公司,收取租金;将省里40万元挂钩扶贫资金按月息1.5%投入公司,每年给予18%的稳定收益,实现村集体年收入7.2万元,告别村集体收入“空壳”的历史。

目前,“凤洋模式”扶贫经验得到推广,西岸生物与英山乡10个建制村10个合作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1 2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