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星期四

福州市建立健全防涝管理机制 城区内涝将大幅减少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杨贵来

中国网海峡频道讯 近年来,福州市只要有台风或暴雨天气,城区的部分地区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如五四路沿线。许多网友还会调侃道,“在福州,有轿车还不够,可能还需要一艘船”。未来,福州出现城市内涝的概率将越来越低。5月29日上午,记者从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了解到2018年福州城区排水防涝工作具体情况。

一、城区汛前排水防涝工作情况

1、开展水系要素设施汛前检查

3月27日市建委组织召开全市建设系统防台防涝工作会议,部署2018年防汛备汛工作,明确各责任单位城区排水防涝职责。中心组织对直属的3座水库、37座水闸、16座泵站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同步做好消缺整改,4月底已全面完成中心所属的水系要素汛前检查和整改工作,目前,江北城区各库湖可调蓄容量510万立方。开展排水设施检查维护,完成市区雨污水泵站附属设施维护保养,累计清疏雨水检查井6.76万座次,进水井23.6万座次,污水检查井7705座次,冲洗疏通雨污水管约343公里,管网清疏2137km,检测2129km。

2、完善应急物资、设备和队伍建设

我市移动排水能力达58220m3/h,共有24台移动排水车,43套动力站,30台高扬程防汛泵。应急抢险队伍方面,组建了由市水务管网公司组成的350人的排涝抢险常备队伍,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市属国企合作,引进省防指直属机动救援支队,建立机动应急抢险队伍,并完善设备厂家组成的应急短名单,全面增强应急队伍建设。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城区排水防涝应急演练,积累联排联调防汛排涝实战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防汛排涝应急处置能力。

3、继续开展易涝点整治,建立动态监测体系

2016年市委市政府重点确定47个易涝点整治已完成 45个,汛前组织涝点整治“回头看”,确保整治效果,剩余的2个涝点整治也正按计划加紧推进。通过井下液位、路面积水、内河水位动态监测,构建易涝点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城区积水与演变情况。

二、全面建立二级联动和防内涝责任人制度

1、建立二级联动机制

城区水系按江南、江北两个流域划分,分级调度管理。市联排联调中心作为一级调度管理机构,各水系项目包为二级调度管理机构,根据汛时和非汛时两个不同时段,开展城区水系的运行调度。

2、进一步加强易涝点责任人和排水口责任人制度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建立城区易涝点排水防涝工作责任人制度的通知》(榕委办〔2016〕70号),按照市、区两级分工及在建项目责任制,建立城区防内涝工作责任人制度,明确涉及防内涝的水系要素(库、湖、河、闸、站)和城区主要易涝点及区级管理的易涝点的责任单位和工作职责,督促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在应对强降雨时,全程负责做好易涝点排水防涝、水系要素的指挥调度工作。全面落实排水口责任人制度,厘清排水口责任人,明确排水口主要由市水务集团、市城乡建总、市新区集团等3家水系PPP包建设单位负责,形成联排联调中心发布预警,和启动响应指令,各水系PPP包具体落实、及时反馈、有效联动的排水口管控机制。(杨贵来)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