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星期四

泉州市人大聚焦民生热点着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雷炜华

中国网海峡频道6月6日讯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第一季度,泉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相关会议通过了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并确定了11件代表建议督办件,开启新一年人大工作征程。记者了解到,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包括了:立法计划6项(包括1项立法调研)、执法检查3项、专题询问1项、制定工作制度8项以及专题调研、视察12项。

聚焦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据了解,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在今年的工作更加关注民生热点、难点,围绕改善民生福祉、创造美好生活,持续督促推进相关工作开展。3月19日,泉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八次主任会议,从今年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收到的452件人大代表建议中,确定11件代表建议重点督办件,内容涉及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基层医生队伍建设、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乡村旅游、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经济、民生热点。目前,452件代表建议件已经交由相关承办单位办理。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热点。今年,市人大代表陈国栋将关注焦点放在学前教育,并在提交的《关于大力办好我市学前教育的建议》中提出,目前全市幼儿在园人数达到38.43万,有1503所幼儿园,但公办的仅有281所,其余都是集体和民办的,全市普惠性的幼儿园比例偏少。

“因为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一些政府重视较少。”陈国栋表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入园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他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力度办好学前幼儿教育,做好幼儿园场地的建设,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同时做好师资储备。“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应多建设幼儿园。可通过新建、改扩建的方式扩大学前教育办学场所。”

泉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乡村旅游发展正处于市场培育期,缺乏政策引导,开发水平较低,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一直备受市人大代表关注。市人大代表陈文生领衔提交的《关于加快泉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中,建议成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加大投入,积极筹措乡村旅游发展资金,通过统一规划科学引导,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用项目带动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围绕严打恶意贷款等问题,市人大代表郑秀莲提交的《关于严打恶意贷款、关爱青少年成长的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牵头成立以金融、工商、公检法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防控小组,设立现场办公室及热线电话,严打恶意借贷行为,为受到恶意借贷伤害的青少年排忧解难,防范由此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或刑事案件,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据了解,在聚焦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泉州市人大组织开展市委部署的年度重点课题调研,全面推进增强泉州综合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社会创新力、环境营造力、风险管控力、法治公信力等主题的“六大专题调研”,为深化“五个泉州”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记者从泉州市人大获悉,泉州市人大提出加强“五力建设”、打造“五型机关”、锻造“五型队伍”。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举措主要通过加强政治定力、履职能力、工作效力、创新动力、集聚合力“五力”建设,致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五型”机关,打造担当型、公仆型、业务型、工匠型、实干型“五型”队伍。

同时,泉州市人大还不断推进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加强督促检查指导,适时召开现场办公会,全面规范提升平台建设,促进“两个平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此外,泉州市人大还进一步完善代表履职机制,加强代表履职监督管理,完善代表议案、建议督办机制,以及做好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公开和满意度测评等。

据了解,泉州市人大还从建立健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有关制度、科学有效地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究建立有关制度规定等三个方面,进一步打造队伍建设,提升机关履职能力。

 立法调研推进依法治市

据悉,泉州市人大研究制定立法评估工作规定和修订立法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机制,推进依法治市。期间,泉州市人大充分发挥立法顾问、立法咨询专家、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坚持“每年必督、一督几年”,加强对泉州已颁布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值得关注的是,《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已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审议,将作为泉州市人大今年继续审议的项目。中山路形成于1929年,全长约2945米;横向宽度为10-12米,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2010年5月,泉州中山路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长期以来,中山路的保护问题也一直牵动着海内外泉州乡亲的心。根据保护条例(草案)的要求,骑楼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严格保护、抢救优先、合理利用及遵循骑楼建筑保护与周边文物史迹、街区历史遗存相协调、相统一的原则,确保骑楼建筑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完整性,保持居民生活的延续性和历史风貌景观的协调性。

同时,泉州市人大还将泉州市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列入初次审议项目。据悉,该项目作为2017年立法计划的预备项目,市环保局已完成法规初稿的起草工作,立法条件相对成熟。

泉州市人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晋江、洛阳江作为泉州重点流域,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人口总量扩大、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而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源头水污染屡禁不止,边治理、边污染现象突出,通过立法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受到广泛关注。

当前,泉州市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软环境”与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和群众美好生活愿景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地方传统习俗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一些陋习的整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过程和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及现象,泉州市人大开展以移风易俗为主的促进文明行为的立法调研,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行为、婚丧喜庆、出行、旅游等基本文明行为,促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移风易俗,逐步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

改进监督开展询问机制

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将综题询问、部门工作评议写进工作要点,并作为改进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记者从泉州市人大获悉,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继续改进监督方式,继续开展专题询问、综题询问,并结合满意度测评及部门工作评议,持续推进监督工作取得新实效。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泉州市人大将通过督促议案决议的执行、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和综题询问、开展部门工作评议和对一府两院研究处理人大审议意见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监督方式,提升工作履行能力,全面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同时,泉州市人大还将进一步营造人大“大调研”格局,各委室结合各自工作领域,选择一批调研课题:涉及我市国有企业发展情况,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与保护,“七五”法治宣传教育中期评估情况,发挥泉州“申遗”效应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等。(周晓磊)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