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6月15日讯 昨日上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宁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鲤鱼溪国家级鱼文化主题公园共建暨部省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周宁县鲤鱼溪举行。
当天活动现场,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和福建省政府副省长杨贤金共同为国家级鱼文化主题公园揭牌。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与周宁县人民政府就部地战略合作进行签约。当天在鲤鱼溪共投放鲤鱼1500尾,之后将陆续在周宁县各放流点投放150余万尾鱼。
于康震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活动既是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鲤鱼溪休闲渔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具体行动,也是发展休闲渔业,弘扬传统渔业文化,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他希望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创新发展、扎实工作,通过发掘传统文化发展休闲渔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打造更多的“鲤鱼溪”,创造更多的典型经验,推动全国休闲渔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杨贤金副省长表示,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思想观念,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清新福建”正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字招牌。
杨贤金强调,下一步福建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据了解,鲤鱼溪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浦源村内,是有800多年“人鱼同乐”历史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鱼护鱼、不食鲤鱼的风俗,伴随着浦源村民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人鱼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积淀了浓厚的鲤鱼文化底蕴,更造就了独特的人鱼奇观、鱼葬习俗和民俗风情。福建省高度重视水生生物养护及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水生生物增值放流。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持续开展“百姓富、生态美”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十大行动,每年6月6日“八闽放鱼日”实现常态化,“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增值放流水生生物物种超过140亿单位,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李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