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星期四

纪念定海湾古沉船考古发掘30周年活动在福建连江举行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雷炜华

file0001_副本.jpg

中国网海峡频道6月23日讯  6月23上午,为纪念定海湾古沉船考古发掘30周年,定海湾古沉船考古发掘30周年座谈会在福建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举行。

连江县长郑立敏、连江县政府党组成员李朋伟、筱埕镇党委书记钟毅锋、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长林果、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原主任杨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书记张威等领导嘉宾参与活动。

file0002_副本.jpg

水下文物

近几十年来,筱埕镇定海湾的近海采壳作业曾挖掘出不少沉入海底的宋元时期的陶瓷片。1970年起,傍海而生的定海村民在附近作业时,频频打捞出各式瓷器,多为古代黑釉盏、茶碗等物品,疑似此处有古代沉船。1988年9月,首届中澳联合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在定海湾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实习时,开始对此处海域进行水下考古。此次水下考古,不仅出土了大量宋瓷、元陶、铜钱、铁器、古舢板、瓷匙司南、抗倭铜铳铜炮等珍贵文物,还培养了我国首批水下考古队员。

根据考古发现,定海湾水下的“白礁”的南北两侧分有两处古代沉船遗址,南侧宋元时期沉船命名为“白礁一号”,北面明末清初沉船命名为“白礁二号”。

白礁一号遗址出水遗物主要为陶瓷器,总计历年出水陶瓷器2678件(片),类型单纯,主要是黑釉盏和青白瓷碗两类,表现出鲜明的船货特征。其中黑釉盏的形制相似,规格、尺寸相近,应是仿建窑兔毫盏的产品,从胎质、釉色、器形等方面分析、比较,初步认为更接近于福州地区窑址的产品,尤其与亭江长柄窑及闽侯南屿、鸿尾等窑址的黑釉盏较相似。同时出水的青白瓷碗,可能也是周边地区窑口如闽清义窑、亭江长柄窑、福州宦溪窑等的产品。白礁二号遗址出水文物共31件(片),主要为青花瓷器,含青花瓷碗、盘等。

file0003_副本.jpg

白礁一号沉船出水的南宋黑釉盏

file0004_副本.jpg

白礁二号遗址出土青花瓷器

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长林果在会上表示,我国水下考古是从定海湾起步的,这里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地方。不仅如此,我国第一期、第二期的水下考古培训班都是在定海举办。他还提到,做考古工作要沉得下心,把事情做细做精。

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原主任杨林也曾参与过定海的水下考古实习培训,作为当时国家文物局委派的水下考古协调员,杨林提出,定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要对白礁遗址及周边的沉船遗址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与研究。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书记张威谈到,定海湾古沉船遗址发掘是中国水下考古史上多个“第一次”:我国第一次水下考古、我国第一次水下考古实习培训班开班地。他认为,定海在中国水下考古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定海湾沉船遗址具备了安全系数高、水下能见度高、发掘条件好的特点,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对水下考古领域没有任何技术经验。为学得水下考古的技术,采用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即派遣杨林等一行前往荷兰、日本、美国学习水下考古技术,同时邀请日本水下考古研究的一位教授为第一期学员授课,并且与澳大利亚有关方面共同培训我国第一批水下考古人员的水下实习。据了解,水下考古队员中,福建队员占比最大。对此,张威指出,福建队员可以说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骨干力量。

目前,定海湾古沉船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大部分保留在连江县博物馆。(丁亚敏)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