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7月24日讯 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福建省内唯一持续经营超过百年的商业银行,福建中行肩负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继承者和福建金融体制改革先行者的双重使命,成为金融改革开放的先锋者、闽台金融合作的领跑者、自贸时代的领航者,在福建金融业竖立起一面标杆的旗帜。
争潮·金融改革开放的先锋者
风起南方,春天故事。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福建中行人勇当金融改革开放先锋。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要求两省“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福建中行锐意进取、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优势,承担对外招商引资的桥梁作用,并通过发放外汇贷款、“三贷”贷款等方式,支持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在中国银行的支持下,福建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日电视机厂。1983年8月,中国银行授权福州分行对福建省投资企业公司在日本东京债券市场发行50亿元私募债券做担保,开创了全国地方对外发行债券中行担保的先例。此外,中行还通过信托投资和贷款支持福州温泉大饭店、外贸中心酒店等十几家涉外旅游饭店,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厦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版图上具有地标意义的城市。鲜为人知的是,厦门在40年改革开放浪潮中,搏浪前行,蜕变成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这其中也有着福建中行贡献的一份力量。在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伊始,面临资金不足的巨大难题。根据“可以向国外借钱搞建设”这一精神,中国银行创新融资模式,1983年,由中国银行总行、中银香港与厦门市政府合作,共同投资组建厦门联发公司,负责特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联发公司的成立,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一度催生了当时闻名全国的“湖里速度”——仅用143天就建成4号厂房。到1985年底,厦门湖里工业区第一期1.1平方公里如期完成开发,联发投资开发的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时任厦门市市长、特区管委会主任邹尔均评价,“银行和地方合作,成立一个公司来搞特区建设,几个特区中唯有厦门是这么做的,到现在也是独一无二的。”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回首40年,勇于变革、善于创新已成为福建中行不竭的发展动力,并由此创造了福建乃至全国的诸多第一:
1987年发行了福建首张长城信用卡;
1988年在全省金融系统率先配备了电子计算机系统;
1992年全省首家投入运行ATM自助柜员机;
1994年省内率先推出“电话银行”服务;
2002年办理全省首笔国内信用证;
2008年全省首家推出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
2010年全省首家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2013年,国内第一个挂牌新台币兑换业务;
2014年省内第一家人民币代理发行库;
2015年在同业中首家推出智能银行旗舰店……
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可以说,作为改革开放的金融排头兵,福建中行一个又一个第一,一项又一项创举,这既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发展进程的写照,更是福建金融业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