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2 星期六

裴仁彬:当代中国青年武朮潜行者创办福建省青年武术协会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雷炜华

裴仁彬1 副本.jpg

中国网海峡频道8月8日讯  他是吴京师兄弟也是中国武学“潜行者”。

1997年就获得少林国际武术节冠军的裴仁彬,一直默默在中国武术界独自“潜行”,虽然他1998年还获得少林寺武术学校运动会无级别散打冠军;2000年获南北青年拳王争霸赛冠军,安徽省龙图杯武术比赛冠军;2002年获江西省四特杯第十一届运动会散打冠军;但这些荣誉都没有一个身份更易让人记住他,他是吴京师兄弟也是中国武学“潜行者”,“秒式搏击”创立人。

一个个金灿灿的奖杯、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记录着裴仁彬的成长历程;一路走来,裴仁彬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青涩少年蜕变成为一代武术名家。

他是一位武学潜行者

1981年12月,裴仁彬出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一个普通家庭,他命运多舛,两岁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他自小体弱多病,因此10岁时家人就把他送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以俗家弟子身份师从少林首座释绍云大师学习佛学,并师从一代高僧海灯法师的亲传弟子范应莲大师学习少林功夫,他就是裴仁彬。裴仁彬在少林一待就是六个年头,刚开始的时候,生活枯燥,其终日在跑步,爬山;爬山,跑步中度过。冬天凌晨五点,夏天凌晨四点,少室山上,总会见到一条黄色和灰色线在山路上快速奔跑移动。那正是裴仁彬和少林师兄弟在进行素质训练。后来,上午训练,下午学习文化课,晚上还要将当天的训练内容复习一遍。这还不算什么,学习套路后就更艰苦了。在裴仁彬师兄弟中有一句话,套路“好学难练”。学动作、招式都很容易,可是每个招式都有很多讲究,比如说出拳,右手出拳要有很快的速度和爆发力,同时左手还要化解对方进攻,抻拳,一抓一钩,把这个最简单的练好都要数十天。现在想起这些裴仁彬认为都值得,因为正是在少林六年扎实苦练奠定了他的武术根基。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千年古刹的九年洗礼沉淀,裴仁彬觉得他是时候要去祖国大地走一走,吸收各家所长弥补自身不足了。他先后来到上海、北京、天津和武汉四所体育学院进修武术学,2004年又被特招到上海武警某部担任教官,教习擒拿格斗术。在中西武术搏击领悟中,裴仁彬不断深入中国博大精深的武学文化汲取营养,又融合百家之长,研习西方现代搏击格斗术,终于在中西汇通中他独创出“秒式格斗”和‘混合格斗四方打法’。

“功夫也有灵魂,修武先修心”。裴仁彬说,修武先修心,即内功修练,修心法。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排除各种杂念,达到心思纯静,清静无为,无怨无欲的境界。长期的修炼,除练就坚韧不拔的心志外,还能使人气质从量变到质变发生变化,思想境界也随之升华。人,私心杂念少了,自然正气上身;无欲则刚,自能英勇无畏。只有这样的修武之人才能获得中华武术的精神气质。裴仁彬表示,中国武术崇尚武德。“未曾习武先修德”,“短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宽容,忍耐,坚强,尊师爱友,仁义,谦虚和诚实等等都是习武者的必备武德修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裴仁彬先后多次拿到全国,少林寺国际武术节,军队系统,各省市冠军。受到部队首长,领导高度赞扬!并被特招到武警部队授课。2006年裴仁彬在福建各地学校传承与弘扬中华武术,武德,武学、一直想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终于得到各级政府领导重视。

 裴仁彬2 副本.jpg

裴仁彬资料图

“福建青武协会”诞生记

练武之人首先注重道德修养,经过内外兼修,练就了一身浩然正气,即自由、公平、正义等。武术精神也表现为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种坚韧不拔的爱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这既包括学习成绩、创新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和体育精神,希望全国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成为祖国栋梁之才。”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尚武精神”的弘扬。“尚武精神”的核心并非是击倒敌人,而是战胜自己,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民族精神的弘扬与树立。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一百年前民族危难之时,孙中山先生提出通过武术“强国强种”口号,大力提倡“尚武精神”,武术强壮的不光是身体,更能改变精神气质,通过习武重塑民族性格,增强民族凝聚力。

正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裴仁彬创办中国首家官方批准的福建青年武朮协会,其宗旨是传承中华武德精神,弘扬优秀武术文化,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强则国强”的指示。面对未来的路,裴仁彬不无感慨的说:“今后协会的发展壮大仍离不开各级领导,各界同仁为中华武术武学添砖加瓦,齐心协力支持。福建省青年武术协会的成立仅仅只是武术人报国梦的开始……”。

裴仁彬希望更多对武术有情怀的中青年才俊加入队伍,打造民族尚武精神,引领全民强身健体新风尚。(推广;胡光华)

 裴仁彬4 副本.jpg

裴仁彬资料图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